现在的汽车圈,大家都说豪华品牌日子难过,这话一点不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的报告一拿出来,数字就是摆在面前的赤裸裸:行业整体得分连续跌,盈利那个模块比全行业还低,豪华品牌就这么扎堆儿往下一起走,连个出头鸟都没有。为啥呢?我看报告翻过来倒过去,说到底一句话——钱更难赚了。
你说豪华车不应该很能赚钱么?以前的豪车动辄加价,店里销售翻着白眼都能把车卖出去了。谁能想到新车毛利成了大家的集体难题?这几年,竞争那叫一个惨烈,卷得天昏地暗。大环境下,高端品牌也得往下“接地气”,想靠新车多赚点早就没戏了。现在是啥景象?价格战没个完,厂家拼了命打政策补贴,经销商怨声载道,利润越来越薄,新车一卖就赔本那也是常有的事,这和以前指着高溢价赚钱的时代彻底说拜拜。
这就有意思了,报告里一看,雷克萨斯虽然也跟着行业走下坡路,可怎么还排老二?这不是没道理。看得出来,哪怕整体下滑,雷克萨斯的分数还都比其他家高一点,四大模块都领先,尤其“品牌”那块甩别人1分多,能在泥潭里独自飘着,背后还是有门道的。
为啥能稳住阵脚?其实答案我觉得很简单,厂商之间的“协同配合”这个词分量很重。经销商一线最知道问题在哪、需求在哪,多数厂家解决问题就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看全局也不考虑渠道处境。而雷克萨斯不太一样,经销商对他们厂家团队评价都高,新车、二手车、售后这些人员满意度都进了品牌排名前茅。一个词,靠谱。尤其“管理人员稳定性”得分高,不折腾,心思都用在怎么解决经销商和用户实际问题上了。人和人的信任感,这年头比啥都值钱。
再细看雷克萨斯怎么应对行业下行压力,经销商反馈直接给出症结:新车进销差价越来越小,价格都快抹平了,日子难过。再一个,商务政策不给力,返利默认就那么点,劲儿没使上地方不说,政策落地也不到位,经常“砖头盖头”砸自己脚。要是厂家能少折腾点考核那一套,别赛马谁卖得多就给个胡萝卜,多听听渠道的声音,哪怕政策更精准点,大家一起闯出去的机会可能就大点。
关于优劣势,说起这个行业目前的难题,有些是市场阶段性的,比如国家消费补贴没完全发力,消费升级需求又在,但嘴上说升级,口袋里还是精着点花。雷克萨斯侧重点就在于用“协同”把厂和商绑成命运共同体,大家利益共存,日子再难终归比其他品牌“抱团取暖”的效果强。
我觉得汽车圈这一波风暴,说白了是几层压力混在一起。产品越来越多,服务没法差,但价格战一直波浪式推进,豪华品牌定位就卡在这:你不能特别low吧,可是真正的溢价空间给市场挤没了,经销商被动等补贴、厂家政策迟钝,这时候“同舟共济”就值钱了。看雷克萨斯,哪怕盈利也下滑,还是跟渠道并肩作战,这种信任和稳定,是最稀缺的资源。别的品牌如果还抱着“等市场回暖就好了”,怕是真要被这轮斗争淘汰。
再问一句,真的只是中国市场这样吗?全球都卷,新能源跟油车斗,各自技术跟不上就掉队,高端品牌以前靠品牌壁垒,如今“配置”和“体验”都透明,“情怀”不值俩钱。想吃老本早晚要饿肚子,这道理,谁都懂。放眼望去,雷克萨斯能干到今天,不是什么营销话术玩得转,关键终于还是在厂、商、客三方之间那个信任链条。厂商协同说白了,就是别只图自己赚快钱,把长期稳定当个事,回头看结果,经销商愿意一条心帮你卖车,用户买了车也不担心售后缩水。你个品牌再怎么“豪”,离了稳定渠道和满意用户,一夜回到解放前。
我也挺佩服雷克萨斯的谨慎,分都高但也没松懈,报告里看得出小幅下降也警觉。毕竟大浪淘沙,明天啥样谁说得准?重点是别飘,问题都摆台面上解决,团队别犯大头病,经销环节别冷热不均,以后才能过得下去。这是所有豪华品牌都要面对的老问题,舍不得打破舒适区最终会被推出来。
最后,不妨想想,豪华品牌到底值不值得继续卖那么贵?是不是到了重新给品牌定价、定调,或者换个活法的时候?不是谁都能靠协同配合逆风飞扬,厂商、经销商、用户三方心里没个算计,不踏实干活,只是单纯搞返利砸钱,那最后就都指着攻略捞一波快钱。这样下去,不管什么品牌,渡不过将来。
从雷克萨斯身上,能看到一个行业的走向:大家日子都挺难,卷价格卷服务,拼到最后,拼的是机制,是信任,是能不能同甘共苦不是一锤子买卖。风口上谁都能飞,风停了互相拉一把的才是真朋友,经销商不是韭菜,用户不是傻子,厂家要是真不行了,谁也救不了。至于未来怎样,就看剩下的品牌能不能跟得上这步子,不然真得被历史埋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