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插混,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前几天,我们编辑部一个同事,家里开的是老轩逸,典型的“沙发厂”粉。结果有一天突然给我们甩来一张东风日产N6的资料,问我怎么看。我第一反应是,日产玩插混?不是开玩笑吧。
01 痛点到底在哪
以前大家聊到插混轿车,话题基本离不开比亚迪秦PLUS DM-i、吉利银河L6。合资品牌呢,偶尔出个油改电,插混领域算是名存实亡。日产之前,就靠沙发、靠省油,新能源市场一直慢半拍。大家都在玩插混,日产一点声音没有。很多人还直言,‘合资品牌插混可用吗?续航、空间、动力、定价,都能打吗?’
说人话就是,大部分家庭换车,还是想找那种后排空间大、坐着舒服、价格又别太离谱的。可插混车里,舒坦的、靠谱的、合资身份的,这盒饭一直没人送。日产这次算是把锅端上来了。
02 原理解析,底层逻辑就是堆料
参数我是认真的看了。车身长4米83,宽1米88,高1米49,轴距2米81。比油车时代的速腾还多出一丢丢,跟凯美瑞也就半步远。停车、掉头这些家用场景还行吧,没啥压力。
电池直接给到21.1千瓦时。这一下就拉满了。同价位,那些主流插混,大多还死守16-18度,日产直接把电池堆到头。简单讲,皮薄馅大,嘴够实在。理论上,如果把标准续航打个八折,也就是一百公里出头,每天上下班两天一充,也算省心了。
动力方面,发动机还是那套NR15,1.5升自吸,75千瓦,电机有155千瓦,增程逻辑。油机干发电,驱动都交给电机。你想踩就踩,起步超车都够用。日常体感比燃油轩逸带劲多了。以前的轩逸,开起来不出错,但真说激情,欠点意思。N6这套,显然更像新能源里的“沙发厂”。
关键还有铁锂电池,自家产的。安全耐用,冬天掉电还好点。不用仰仗外头供应商,也不怕万一出事有人踢皮球。
插播一个生活细节。我们有个技术朋友,去年买了国产插混,电池外采,回去两个月就闹电池报警,厂家协调过程挺麻烦的。日产这波,饭碗自己端着,对用户确实是个好处。
03 时机、定价,还有那些“扯皮区”
上市时间有点意思。第四季度才上,很多人担心‘黄花菜凉’了。但我们编辑部的看法——日产在蹭N7纯电的热度。毕竟6月底纯电N7交付破万,厂线跑顺了,插混借势,用户的观望压力也小。
定价区间我们推断,大概率16-18万之间。你要是熟比亚迪秦PLUS DM-i和银河L6定价,就知道日产这一步卡得死死的。要是再送点终身保养、充电桩啥的,合资品牌的面子还能再撑一撑。
当然,槽点也不是没有。现有工信部照片,那大灯有点轩逸Plus的既视感。外观未定,实车营销压力不小。车机如果还玩小屏幕,估计又得被厂内工程师吐槽。现在10万级国产都双联屏了,日产还在“挤牙膏”,就太掉面了。
有人还会说,插混红海都打烂了,日产现在入场是不是太晚?我倒觉得,也不是非黑即白。合资品牌的信赖度还是有底的,但现在用户太精,配置、价格啥都要卷得动真格。
这里插一句比喻。插混轿车现在就像一场椅子抢座,牌桌上早坐满了选手,日产N6虽然来得慢,但后排还空着那么一把椅子。能不能坐上去,就看定价和配置的“狠不狠”。
04 站在修车师傅的角度再看问题
修车师傅朋友前阵子跟我说,现在国产插混电池大但系统复杂,后期如果维护不跟得上,就容易麻烦。日产自家铁锂,简单讲,可靠性还是有的。你要真跑长途、跑高温,铁锂掉电没那么吓人。
外采电池,也见过有车主,半年不到跑了三趟售后。所以日产自己造电池,师傅们反而安心,不怕“你甩我、我甩你”。
反向再聊一句。市场上确实有种声音,说合资插混就是镀金油车,技术不如国产,性价比不高。其实,我觉得问题不是谁家电池大,而是谁能把基础功能做好——空间、续航、安全、售后。
05 最后我个人小结
我们自己试过三代轩逸,空间确实舒服,发动机老陈也耐造。如果新N6真能把油耗拉到3字头、纯电续航120公里左右,这老系列的光荣退休也值了。
现在合资插混里,日产这次是真的端盘了,看第四季度上市时的定价和配置敢不敢下狠手了。
说白了,插混市场就像兵马俑,位置有限,能不能留下名字,还得看刀下的招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