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摩托车海外热销,捷报频传,61.5%的增长,着实令人振奋。然而,在这耀眼数据的背后,我却感到一丝不安,如鲠在喉。
广交会上,“江门造”摩托车展台光芒四射,从硬派越野到都市通勤,从非洲定制款到运动型仿赛,品类齐全,宛如钢铁洪流蓄势待发。企业家们谈笑风生,订单纷至沓来,海关政策扶持,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可盛景之下,是谁在负重前行?是流水线上挥汗如雨的装配工,是烈日下穿梭于城市街道的快递骑手,是为生活奔波而选择摩托车代步的普通民众。他们是产业链的基石,却默默承受着微薄的薪水、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潜在的交通风险。
我想象着,在某个闷热的厂房里,一位年轻的工人正埋头组装着零件,汗水浸透了他的工作服。他或许背井离乡,只为养家糊口;他或许也梦想着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却只能被困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如同希腊神话中被罚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永无止境。
我们歌颂经济的腾飞,我们庆祝出口额的攀升,可曾想过,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辛酸与挣扎?经济的发展,究竟是为了少数人的锦衣玉食,还是为了多数人的安居乐业?
莫再提“涓滴效应”,莫再提“先富带后富”。这些画饼充饥的承诺,我们已听了太久。君不见,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社会阶层日渐固化。有人身居高楼,有人蜗居陋室;有人出入豪车,有人为几块钱车费精打细算。
与其盲目追求GDP的增长,不如将目光投向民生,投向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完善社保体系,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劳动环境,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江门摩托车的热销,固然可喜,但并非我们自鸣得意的理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真正的繁荣,不在于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而在于让多少人从中受益,让多少人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
但愿有朝一日,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耀眼的数据,而是每一张充满希望的笑脸。这,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强,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盛世景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