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英国首选”:比亚迪如何用两年撕掉西方市场的偏见标签

#7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当英国《金融时报》用“两年前几乎无人听说的品牌”形容比亚迪时,这个中国品牌正以880%的同比增速横扫英国市场。2025年9月,比亚迪单月销量突破11271辆,不仅把特斯拉、MINI甩在身后,更让宋PLUS DM-i(海外版SealU)跻身英国车型销量前十。这场逆袭背后,是中国车企首次用技术普惠打破“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从“中国制造”到“英国首选”:比亚迪如何用两年撕掉西方市场的偏见标签-有驾
image

续航数据比口号更有说服力
英国消费者曾对中国车的认知停留在“廉价代工”阶段,直到比亚迪用563公里续航的SealU击穿市场防线。这款插混车型9月卖出7524辆,其续航能力比同级竞品多出近200公里——这个数字让《泰晤士报》不得不承认:“中国车已从价格标签进化到技术标签。”更关键的是,比亚迪在零补贴环境下实现增长,英国政府因其“生产碳排放”拒绝提供新能源购车补助,但家庭用户仍用真金白银投票。

从4家门店到100家终端的信任革命
两年前比亚迪初入英国时,经销商对签约中国品牌心存疑虑。如今伦敦新南门第100家门店开业时,排队等待合作的本地经销商成了活广告。这种转变源于“精准滴灌”策略:先聚焦伦敦、曼彻斯特核心城市打造标杆店,用试驾体验和售后标准征服挑剔的英国中产。BBC在报道中特别提到:“中国品牌学会了用哈罗德百货的服务标准卖车。”

欧洲定制化背后的用户思维
当海豚车型以2.6万英镑(特斯拉Model 3价格的60%)切入市场时,比亚迪早已不是简单复制国内成功。针对英国多雨气候加强的电池防水性能,适配右舵设计的智能座舱,甚至方向盘加热功能——这些细节让《Auto Express》评价:“比本土品牌更懂英国人的痛点。”这种本土化能力有深厚根基:早在2013年,比亚迪电动巴士就拿下了伦敦70%的市场份额,为乘用车铺好了信任路基。

如今英国成为比亚迪最大海外市场,3.6%的市占率背后是一场认知颠覆。当西方媒体还在讨论“中国制造”的性价比时,比亚迪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从“无人知晓”到“家庭首选”的跃迁。这证明在汽车工业的百年牌桌上,技术适配与用户思维才是打破偏见的终极筹码。正如英国汽车分析师所言:“当你的产品成为校门口妈妈们的共同选择,任何标签都显得多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