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头,要说谁最能折腾,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绝对算一个。
这位老板,以前在网上挺低调的,跟个技术宅男似的,不怎么爱说话。
可就在最近,画风突变,他的个人微博跟开了闸的洪水一样,短短一个星期就发了七八条,条条都信息量巨大,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大的要来了”的火药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平时埋头搞产品的人,突然站到台前大声吆喝,背后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这不,谜底很快就揭晓了,他这是在为自家即将登场的第一款纯电动大家伙——传闻中的“理想i8”摇旗呐喊呢。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不是光靠车好就能赢的时代了。
你看隔壁的华为余承东,一句“遥遥领先”喊成了品牌标签;小米的雷军,一场发布会下来,硬是把人情世故和产品技术玩得明明白白,成了全民偶像。
在这种“创始人IP”满天飞的氛围里,理想如果还像以前那样闷声发大财,很容易就在舆论场上被人遗忘。
所以,李想这次亲自下场,又是预告新车,又是直接喊话特斯拉,说自家的智能驾驶要跟行业标杆掰掰手腕,这其实是一套精心策划的组合拳。
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别光盯着那些新玩家,我这个“最懂中国家庭”的人,现在要拿出真正的纯电王牌了。
那么,这台被李想寄予厚望的新车,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咱们把现在网上流传的各种消息拼凑起来看,这台车的目标用户画像简直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了:就是那些家里有了二胎,或者需要经常带着父母出门的三代同堂家庭。
核心卖点,就是一个“大”字,一个真正能让全家人都坐得舒舒服服的六座布局。
李想自己都说了,这台车的空间表现,要超过那个卖八十多万的特斯拉Model X。
这话可不是随便吹的,这意味着第三排不再是小孩子的“专属座位”或者应急用的“小板凳”,而是能让成年人也坐得不憋屈的 полноценное сидень
你想想那个场景,周末全家出游,爷爷奶奶坐在第二排,两个孩子在第三排打打闹闹,空间绰绰有余,谁也不用迁就谁,这不就是中国家庭最朴素的幸福感吗?
为了把这种家庭体验做到极致,这台车还配上了电动侧滑门。
这东西在MPV上很常见,但在SUV上可不多。
它的好处在哪?
在城市里用过车的人都懂,商场地下车库,车位一个挨一个,开门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磕到旁边的车。
有了侧滑门,老人抱着孩子下车,就能从容不迫,再也不用扭着身子往外钻了。
从这一点看,理想确实是把家庭用户的需求研究透了。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
这车超过五米的车长,近两米的车宽,在宣传片里跑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确实气派,可一旦开回现实,钻进那些老旧小区的狭窄巷道,或者想在路边找个车位,那对驾驶技术绝对是个巨大的考验。
每次停车,可能都像是在进行一场驾校的期末考试,心里难免会犯嘀咕。
说完了“住”得舒不舒服,再来聊聊纯电车主最头疼的“行路难”问题,也就是充电焦虑。
这恰恰是李想这次宣传的另一个重头戏。
他放出了一个听起来相当震撼的承诺:理想汽车要自建2500座5C超级充电站,目标是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
这个“5C”是什么概念呢?
通俗点讲,C代表电池的充电倍率,5C就意味着充电电流是电池容量的5倍,理论上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电量灌进去。
如果真能实现,那以后开电车跑长途,进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饮料的功夫,车就差不多充满了,这体验几乎就和燃油车加油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咱们老百姓看广告,都得留个心眼。
这个“12分钟500公里”是在什么样的理想条件下测出来的?
是在恒温的实验室里,还是在电池电量最合适的区间内?
夏天开着空调,冬天开着暖风,电池性能打折扣,充电速度还能这么快吗?
更现实的问题是,一到节假日,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龙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就算你的车充电再快,前面排着十辆车,你也得老老实实等上几个小时。
所以,这个承诺里,真正有价值的,其实是“自建2500座”这个前提。
只有当理想的超充站铺得足够多,多到像加油站一样随处可见,那个“12分钟”的宣传才真正有意义。
这步棋,理想下得很大,也很艰难,但方向绝对是正确的,因为它直击了行业的根本痛点。
最后,咱们来谈谈最关键的,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价格。
根据李想透露的信息,这台车的售价会在三十多万这个区间。
这个定价策略,可以说是相当“毒辣”。
它精准地切入了当前中国中产家庭汽车消费升级的核心预算范围。
很多开着BBA(奔驰、宝马、奥迪)入门级车型的家庭,或者开着普通合资品牌SUV的家庭,在考虑换车时,三十多万是一个重要的心理价位。
现在,理想告诉你,花一辆宝马X3的钱,你可以买到一台尺寸堪比宝马X7,科技感十足,乘坐空间巨大,还不用交购置税的六座纯电SUV,这笔账算下来,吸引力确实不小。
然而,高性价比的背后,也必然伴随着一些疑问。
既然对标的是八十多万的Model X,那这几十万的差价是从哪里省出来的?
用料和做工会不会有妥协?
从一些曝光的内饰图片来看,这台新车沿用了理想L系列那套标志性的双联屏设计,这套内饰虽然实用,但毕竟已经用了好几年,在今天这个新势力们疯狂堆料,“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快成标配的时代,确实少了一些新鲜感。
面对小鹏、蔚来等对手在智能化和豪华感上的不断加码,理想这套内饰还能否打动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是个未知数。
而且,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就在同一个月,小鹏G9的改款、蔚来ES8的新版本都会陆续登场,个个都是狠角色。
李想选择在这个时候高调出击,既是展示肌肉,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吹得再天花乱坠,最终还是要看交付到手里的实车表现。
夏天满载开空调的真实续航到底有多少,城市复杂路况下的智能驾驶到底靠不靠谱,以及承诺的那些充电站,到底什么时候能建成,这些才是决定这台车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