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的屏幕递送着刺目的蓝光,案件判决书截图横亘在微博热搜第一的位置,就像法医案卷里用红笔圈出的那道关键血迹。9月22日,理想汽车法务部正式发文宣布:对微博账号“A5W工”持有人张某某及其MCN机构上海某品牌管理公司抹黑理想MEGA的系列行为,法院已经终审判决。公开置顶道歉10日,赔偿12万元。案卷合上,结局确定,但网络上的喧嚣,远未结束。
一个细节,值得反复琢磨:被告张某某在MEGA车型发布的前一天,提前下手,通过刻意调整视频色调、配乐,一键把一辆MPV变成了“黑暗料理”,再辅以侮辱性文字,引发了全网热议,“爆改”“丑化”的修辞铺天盖地。这是电影镜头才有的黑化滤镜,被张某某用在了车型宣传上——只为了那一瞬的流量峰值。MCN机构同样在场,没有制止,反而间接扩大影响。作为职业旁观者,多少让我有些既视感:现实总比故事更会写。
说到这里,有读者可能已经在心里打引号:“一个自媒体发点嘲讽,至于赔钱道歉?”如果我们都只按情绪理解,案子的证据链恐怕就会和理想MEGA一样,被爆改成各种版本了。作为法医,习惯于通过事实和痕迹说话。这起案子的证据很清楚——发布前后时点,刻意变造视频内容,用语污蔑,流量激增,MCN机构参与放大——这样的链条已经不是“随手玩梗”,而是有策划、有目的的网络侵权行为。法院认定恶意,说明证据已经让事态从情绪表达升级为司法责任。
理想汽车方面的反应也是极其快速和专业。MEGA作为理想汽车首款纯电MPV车型,上市时间敏感、市场寄予厚望。现实却总爱拆台,造型出位,舆论炸锅,“丑翻天”成了互联网的主流表态。上市首月,销量只有3229辆——这数字,对品牌方来说,无异于“刮骨疗毒”的疼痛。有趣的是,理想汽车CEO李想直接表态“是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在汽车圈可不多见。车企以往更习惯花钱买舆情公关,理想直接开干起诉,一副“敌在明、我在暗”的无妄勇气。
专业视角看,这种案件不绝于耳。自媒体与流量平台的“病态生态”,已不仅仅是嬉皮笑脸的段子文化。信息爆炸,真相稀缺,有人就在真相的漏洞中做起了“内容生意”——搬运,洗稿,甚至集体炮制虚假信息。在理想汽车这起案子刚结案的9月11日,法务部又点名,一家网络公司13个MCN机构、332个账号批量抹黑,证据已固定,准备集体维权。不得不说,主业做MCN,副业学“网络洗劫”,这是新时代内容产业的“小黑屋文化”。
推演到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几个细节。第一,MCN机构的共同责任。判决不是只针对单个账号,而是连带把背后的公司一起拉下水。现实里,很多自媒体看似草根,其实是MCN流水线制造,一脚踏掉,牵连一堆。第二,证据固定的节点把控。理想汽车能如此迅速主张权利并获胜,很大程度取决于对网络取证、时间点、行为痕迹的把控。信息洪流里,能保留“案发时刻”的截图和数据,像是刑事案的指纹和DNA。高效、精准,才能让网络侵权不至于变成“无头案”。
但把这项判决放在社会坐标里,是不是就能终结“网络抹黑”呢?现实通常比判决书更复杂。赔偿12万,对MCN机构说有打击,但流量变现带来的回报,与法律惩罚之间,总有些“讨价还价”的空间。有时候,平台更在乎点击量,账号更在乎涨粉,最终成了“割韭菜”循环。就像我们实验室跟踪DNA数据,往往只能追查少数,更多的信息漏网于技术和成本之间。
作为多年在法医系统打磨的人,难免有点职业疲倦:看到网络风浪,知晓真相离“大众认知”总有几个信息孤岛。记者问案情,我怕的是公众只看道歉和赔款数额,却忽略了判决书上的“恶意”两个字。大家对“爆改”“黑化”“抹黑”已经习以为常,反而对法律边界好像无所谓。黑色幽默地说,现在做自媒体,比我们做法医都要安全,最多赔钱认错,没人要验你的“职业良心”。
当然,不是说所有网络吐槽都有法律风险,更多的是,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里,哪些表达是“吹毛求疵”,哪些是“蓄意造谣”,法官也得剥开里面的“动机”和“后果”来看。抹黑一个新品上市,为了博流量、赚广告,最后付钱道歉;如果换成了更高层次的诽谤,触及了公司商业核心,或许就是“刑事案”里的被告席。不少企业,过去只顾刷舆情、做公关,现在都开始用法律武器——这应该算是行业一大进步,起码比“发声明、五毛水军”更有底气。
写到这里,案子的“终局”已然明晰,但我还是习惯留个问号:当今互联网内容产业,技术进步与法律规范的角力,究竟如何平衡?我们是不是只能靠诉讼判决去纠正流量歪风?或者舆论本身,有没有办法形成健康的自我净化?如果你是MCN从业者、或者是日常用“梗”造内容的自媒体主,又会怎么看这笔12万元“学费”?道歉只是形式,流量才是真相。也许,法律是最后的底线,舆论却永远在路上。总有一天,人们会在信息洪流里重拾对“真实性”和“责任心”的信任吗?
案子归档,案件结了。屏幕亮着,夜还长。我在想,下一次,是什么品牌,什么账号,又会掉进同样的黑洞?徽章是我的职业标志,细节是我的武器,但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里,每个人,也都是证据和结果的一部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