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比亚迪的市值像一辆加满电的新能源汽车,一路冲破2000亿关卡,到了2020年十月,直接闯进5000亿俱乐部。资本市场为之一振,仿佛新能源行业突然有了信仰。然而,时至今日,两市依旧牛气冲天,氛围甚至不输当年,但有一家企业却悄然崛起,似乎只缺一个巴菲特——这便是赛力斯。
按K线图来看,赛力斯早已不是当初的小角色。如今的赛力斯,营收和净利双双远超2020年的比亚迪。但市值却还落后七八千亿,仿佛一场比赛中,领先了所有对手,却还被裁判要求再跑一圈。这种失衡,某种意义来说,正是给赛力斯留出的成长空间。只要沿着比亚迪的路径前进,“市值复制”这道超车题,理论上是一道送分题。
有人会说,赛力斯销量未及比亚迪,怎么能比肩?但别忘了,布局新时代,光靠跑量已不是全部。赛力斯26款M7如果能做到年销30万台,那一个车型的收入,就能超过20年前比亚迪整年汽车业务的营收。别觉得是天方夜谭,新能源的赛道里,从来没有不可能。只要找准爆点,一辆车就是一个金矿。
更炸裂的是,30万级别的新能源车谁能登顶?过去是特斯拉MODEL Y横行,而如今M7有势成为销冠。看看MODEL Y那月销三万多台的数据,“华为+赛力斯”联手的M8和M9,分别已在四十万、五十万级别的新能源车市场成了王者。由此推理,M7冲击销冠,完全值得期待。
假如赛力斯问界M7真能冲到年销30万台,那就催生一个千亿级的大爆款。再加上M8、M9这两张王牌,三款爆款合计有望实现年营收3000亿。别忘了还有M5,贡献百亿营收,若净利率能保持在5%以上,净利润轻松就能达到150亿。这时,赛力斯的财务报表,可能会让比亚迪都露出羡慕的笑容。
不要以为这一切是吹牛。明年问界汽车海外业务就要正式放量,全球市场像盘棋,棋局刚下开局。你敢想象吗,新问界M7在全球销量突破30万台?这股势头,加扩张的速度,完全不输任何国际对手。要知道,赛力斯的产品力和口碑,起码能甩掉一大批竞争者,剩下的,就是谁能在最后一公里抢得冠军。
当然,如果复制比亚迪的成长故事,赛力斯还差一个巴菲特。比亚迪的故事里,巴菲特的投资是画龙点睛,它带的不只是资金,更有信心和声望。大众的心理很奇怪:除了看业绩,还偏要看资格证,这一纸“信仰”的公开背书,才能彻底激活资本的狂欢。而比亚迪的巴菲特效应,就是市值飙升的加速器。赛力斯若能迎来自己的“巴菲特”,不光市值能跃升,也能引爆全球市场的认知。
但换个角度想,也许赛力斯不必一味追捧外来背书。市值不是靠明星经理的签名,而是靠杀出来一条血路。赛力斯的核心能力还是产品,还是供应链,还是市场拓展。董车场上,从来不缺“故事”,但好的故事要有好底牌。而赛力斯手里,刚好攥着一把王炸。
资本市场喜欢神话,但更偏爱确定性。赛力斯如果能够将三大爆款车型真正落地,不仅中国市场迎来质变,全球市场也会听到赛力斯的声音。海外渠道一旦铺开,销量起来,再配合高净利、高毛利,市值自然不会委屈它。这条市值复制曲线,看上去艰难,却也清晰坚定。
回头看看比亚迪的路线:深耕技术,布局产品,讲好故事,引入信仰加持,然后一飞冲天。赛力斯现在,产品已成体系、技术不断进步,但差的也许并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巴菲特”,而是资本和市场最终的全面认可。这一认可,不能靠炒作,更不能靠蒙眼冲刺。它需要时间、销量和利润一步步垒起来。
所以说,赛力斯复制比亚迪的市值成长道路,并非神话,也不是投机。关键只是有没有那个巴菲特,或者说,赛力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让巴菲特主动敲门的企业。市值差距只是时间问题,资本市场终究会为实力买单。而那一天,恐怕连比亚迪自己也要感慨:新王已到,旧霸主也要让路。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