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不少人购买电动汽车时,心里总会藏着一个隐隐的顾虑:
“车子开上几年,电池会不会就彻底没用了?听说换一次电池,得花10多万?”
特别是那些用车时间较长的车主,眼看着续航里程渐渐缩短,心里就更犯愁了:
“这电动车,真的能开5年以上吗?要是后期电池真的不行了,这车不就成废品了吗?”
这个问题说大也不算大,说小也不算小——
它关系到一个核心的判断:电动汽车到底值不值得长期拥有。
而关于这个问题,民间的说法也是各种各样,没有统一的答案:
有人说车子用了6年,续航还能保持九成左右;也有人说不到3年,续航就掉了将近三成,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01 新能源车的寿命真的很差吗?
说到这个话题,说实话,新能源车的寿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
很多人担心:电池用不了五六年,过一段时间续航就会大幅下降。
但一些真实的案例,早就打消了这种焦虑。
比如国外有一辆Model 3,6年时间跑了差不多32万公里,电池仍然能保持85%以上的容量。
而且这位车主属于典型的“高强度使用”:几乎每天都用快充,电量从低电量直接充到100%。
可即便如此,续航表现依旧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
无独有偶,韩国有位名叫李英勋的车主,把一辆Ioniq 5开到了58万公里,电池还有87.7%的健康度。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连车企都觉得不可思议,免费把车拉回去拆解研究——
结果发现,电池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反倒是轮胎和刹车片的磨损比较严重。
要是换成燃油车,光是机油、火花塞、皮带这些保养项目,就够让人折腾十几次了。
国内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首批比亚迪e6的出租车主,去年遇到了满8年强制报废的情况。
结果发现:很多车跑了100万公里,性能依旧不错。
甚至有车主觉得,8年强制报废太可惜了,实际上还能开很长时间。
02 这会不会只是个别情况呢?
看到上面这些例子,可能有人会想:
“也许只是运气好罢了?会不会只有少数车型、少数车辆,才能这么耐用?”
有这样的怀疑其实很正常,毕竟谁买车都不是为了“赌概率”。
但事实是:
这样的表现,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如今主流电动车的“平均水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电池本身来看。
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循环次数一般在1000~2000次左右;
而磷酸铁锂电池更耐用,能达到3000次甚至更多。
大家可以算一笔账:
就算每次充电能跑400公里,跑完2000次也能达到80万公里。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天天开着跑滴滴这种高强度使用,理论上这电池撑十几年,没什么大问题。
再看整车方面。
现在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平台的设计寿命,起步就是15年,百万公里是普遍的目标。
也正因为如此,电池通常都有8年/12万公里起步的质保,有的甚至直接承诺“续航衰减超过20%,免费更换”。
更不用说还有大数据来证实:
全球数据平台Geotab跟踪了一万多辆电动车,发现电池平均每年的衰减率只有1.8%左右。
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开上十五年,电池还能有七八成的健康度。
这远比我们对手机、电动工具等“锂电池设备”的认知要可靠得多。
所以说,那些“续航掉得快、电池不耐用”的印象,真的该改改了。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主流新能源车的寿命已经不差,为什么网上还有那么多人说“电池不耐用”“三五年就得换”呢?
03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是认知上的偏差和早期留下的阴影,两者叠加造成的。
首先,我们的大脑,早就被“电池焦虑”影响过了。
不信你想想,我们身边那些使用电池的东西,从手机、电瓶车到扫地机器人,哪一样不是用两三年电池就不行了?
时间一长,充电越来越快,掉电也越来越快,换个电池甚至比买个新的还贵。
于是,这种认知就被自然而然地套用到了电动汽车上:都是锂电池,能有多大差别呢?
其次,确实存在一些“反面例子”。
最早的那一批新能源车,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BMS(电池管理系统)也不够智能,三四年内掉电三四成的情况并不少见。
尤其是一些低价车,为了降低成本,牺牲了电池质量。
用的人多了,“坏名声”自然就传得很快。
这就好比你小时候吃过一次变质的牛奶,长大后即便换了品牌,心里的阴影还在,会觉得“奶制品都不靠谱”。
但实际情况是:如今的电动车,早就不是十年前的水平了。
英国一项针对3000多万辆强制检测车辆的数据分析显示:
最新一代纯电动车的预期寿命,已经和燃油车基本相当,平均可以使用18年以上。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真实的城市路况反而对电池更有利,其寿命比实验预测的还要长40%。
日产也公开表示,过去售出的电动车“几乎没有电池被提前报废”,都还在正常使用中。
也就是说——你听到的那些可怕的说法,大多是过去的老情况了;现在的电动车,早已焕然一新。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的寿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
只是很多“想当然”的想法和过去的“反面例子”,让我们对它产生了误解而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