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认真琢磨过,换车这事儿,真的是必须的吗?以前我可没细想,结果折腾来折腾去,四辆车下来,多的钱全给亏在了折旧和手续费上。现在回头一看,所有的“必须换车”理由,其实根本没那么站得住脚,到头来,最划算的法子还真是老老实实把一辆车开到报废。
很多人跟我一样,总觉得开久了车就得换,理由多得很:怕掉面子,想尝新鲜,或者觉得别人都换我再不开点新稍微落伍。不过咱们冷静下来想一想,真有这么一回事吗?面子值几个钱?新鲜劲能持续多久?到最后,还是咱自己的荷包最受罪。
说点实际的,换车真是个烧钱的买卖。每一辆车的折旧费就是个大无底洞,这个洞还藏着手续费、保险转移、各种杂七杂八的花销。光说折旧,你买个十几二十万的车,三年开下来可能一半钱都蒸发了。你还没怎么享受,钱就先给扔出去了。
你问是不是都得这样?当然不是。你要是能铁下心一辆车开到它主动趴窝,那你会发现,原来最大的赢家就是你自己。我的第一辆车,一上路觉得自己全村最靓仔,三年一到换成了新车,转手一拍脑门一算,四万块直接飞了。后来又一次次进坑,试遍了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车,最后每一次都掐指一算,输的还是我。
有些人会反驳,说老车不安全,要出状况。你说的没错,真要开得特别久,车况确实是个问题。但实际呢?现在的车不像十几年前那种容易散架,只要你稍微会保养点,会开车,十年八年根本不在话下。我现在开的这辆,十二年了,上高速照样没毛病。别拿自己当赛车手,日常通勤、带个娃接个媳妇,车子远没你想象得那么脆弱。
再举个现实账单,如果说你十年前买辆二十万左右的车,车龄十五年,平均一年也就一万块多点的折旧,算上保养成本,一年摊下来还没你频繁换车的一半划算。你说三年换新车多体面?一年下来的折旧费用比你交的房租都高,面子这种东西真的能吃、能花吗?
咱中国人的惯性思维是什么?只有新鲜、只有大件才算成功。车这东西,变成了有钱有面子的象征。所以每次逢年过节回老家,我门口那辆“老古董”总是被亲戚朋友嘀咕。“怎么还不开新车呢?”其实他们哪知道,别人换了三四台花的差价,都够我去欧洲旅游好几趟了。他们看见的是新车外壳,没看见我钱包鼓鼓。
车企当然巴不得你天天惦记着换新,每年一个大换代、新款一轮轮上市,营销词儿一个比一个动听。可你真的需要那一堆电子大屏幕、全息投影、自动停车吗?你有多少次需要把座椅加热用到40度的?到最后都变成“看着不错,其实用不上”。车是该日常代步,还是拿来满足消费主义的虚荣?
有朋友说换车也不光是面子,要享受更好的驾驶体验。那么我反问一句,你坐出租,偶尔开新车,体验和自己养个新车,十万二十万的差价你觉得值吗?有那差价,把家里沙发换成真皮、厨房升级、每年带全家旅游岂不是更痛快?
退一步讲,什么情况该果断换车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第一,是安全出问题了,自己和家人健康才是真的大事;第二,是你对车的刚需发生巨大变化,比如从二胎起步,空间实在不够用;第三,是真的开到年年大修、能修的钱比车本身还贵,这就没必要硬撑;最后,可以承认自己暴富了,想买就买,这个就不提了。
除此之外,把车开到报废才是最划算的。这不是抠门,实打实算账。你换来换去,少说每次亏个几万,多的直接十几二十万没了;这些钱你要是省下来快快乐乐生活、或拿去理财,啥结果?成本一次次堆高,可新鲜劲、优越感能撑几年?现实里,不开车也没人笑话你,开老车也不会掉一块肉。
跟着大众瞎换车,有点像小时候,新学期开学都要求用新书皮,觉得用旧书皮自己就低人一等。现在想想当年可真幼稚,大人走到今天,还是少不了这点虚荣。
退一步再讲,万一我遭遇那种爱损人的亲戚、同事,忍不住来一句“你还开什么破车?我家那谁谁都换车两回了”,我怎么办?我现在拍着胸脯说:“我省下的钱早都买了个小理财,每年比你换新车赚得多。”人家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与其当别人消费主义的韭菜,不如安心当一回精明的糙汉。
最后说一句,希望各位别被广告和身边人带节奏,别迷信“换新车才能生活升级”这种鬼话。你要真觉得日子过得没盼头,换的应该是你的人生和心态,而不是一辆车的铁壳子。
冲动买新车,一时看着很过瘾,回头一算账保准悔断肠。这一切血泪教训,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明明一辆车还能开五六年,却就为了别人的一句话、脑子一热,把这么多白花花的大钞扔进了车企老板兜里,真不值得。
现在再有人问我,车是不是该换新了?我就一句话——能开就开,爱谁谁。我把省下的钱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钱包更鼓,心气更顺,这才是真正划算。毕竟,全世界的马路上,最贵的本不是新车,而是频繁换车的冲动。
你们呢?会继续换车追新,还是跟我一样把车开到它自己“寿终正寝”?别急着回答,不妨先回家翻翻钱包,算算那笔“换车账”,估计能省不少夜里叹气的力气。
最后,别说我没提醒你们,真理有时候就藏在大白话里。点个赞,别再让钱包给车企交学费了。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