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车企发布会嘲讽国产新能源车?网友:嘴比技术硬的典型

韩国车企发布会嘲讽国产新能源车?网友:嘴比技术硬的典型

上周末某韩系车企在国内办新品发布会,台上负责人PPT翻到竞品对比页时,镜头扫过观众席,几个国产新能源品牌的人坐得笔直——不是认真听,是气得后槽牙都快咬碎了。按现场流出的视频,那老哥举着自家新车参数说“某些品牌还在堆屏幕数量,我们早把钱砸在三电系统上了”,末了还补一句“有些技术差距,不是靠营销能抹平的”。这话明眼人都听得出,明晃晃内涵国产新能源车“华而不实”。

韩国车企发布会嘲讽国产新能源车?网友:嘴比技术硬的典型-有驾

要说这事儿逗不逗?人家台上讲得唾沫星子乱飞,台下坐的国内车企代表脸都快挂不住了。可细琢磨,人家敢这么说也不是完全没底气——毕竟韩系车当年靠性价比和可靠性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这几年被国产新能源挤得市场份额掉得厉害,估计憋了一肚子火。但话说回来,嘲讽归嘲讽,真要论技术积累和市场表现,人家怕是没资格太嚣张。

咱先把这事掰扯清楚:国产新能源这几年啥情况?大街上跑的绿牌车,十有六七是国产品牌;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全球六成,出口量直接干翻德国成了第二;更别说比亚迪、广汽埃安这些企业,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全自主研发,连特斯拉都得在国内建厂学两招。就说电池吧,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续航能破1000公里,充电10分钟能跑400公里,这技术放国际上都排得上号。

那韩系车为啥急眼?说白了是市场端打不过。前几年还能靠“合资”标签卖高价,现在消费者买车先看智能座舱好不好用、辅助驾驶够不够聪明、充电方不方便。韩系车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变速箱,在电动车面前直接“武功尽废”。数据最实在,乘联会刚出的报告显示,2023年韩系车在国内市场份额只剩1.7%,反观国产新能源头部品牌,单月销量能破30万。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干不过,为啥还要办发布会踩一脚?我觉得这就是“无能狂怒”的典型表现。就像班里考倒数第二的学生,看不惯倒数第一的进步,偏要当众说人家“只会死记硬背”。技术上没底气追,只能在嘴皮子上找补。更搞笑的是,他们嘲讽的“堆屏幕”“搞营销”,恰恰是国内车企摸准用户需求的聪明做法——用户喜欢看电影,弄块大屏怎么了?用户需要语音控制开关空调,多装几个麦克风怎么了?这不是缺点,是精准服务。

韩国车企发布会嘲讽国产新能源车?网友:嘴比技术硬的典型-有驾

再往深了想,汽车行业玩到最后拼的是啥?不是谁嗓门大,是谁能让用户掏钱还觉得值。国产新能源现在能卖得好,靠的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华为的智能驾驶方案、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蔚来的换电站,哪样不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反观某些外资品牌,还在抱着燃油车时代的思路不放,电动化转型慢得像蜗牛,市场份额丢了怪谁?

其实这事对咱们消费者也是个提醒:别看车企在发布会上互怼,买车还得看真本事。国产新能源这几年进步有目共睹,但也不是完美无缺,选车还是得试驾、看口碑。至于那些嘴硬的车企,时间会给出答案——市场不会陪你演戏,用户更不会。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参考:乘联会《2023年12月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23)》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