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为您解决汽车配件选择题!
开电动车这么几年,省油省得挺高兴。每个月油钱少了几百,心里那叫一个美。但是,最近换轮胎的经历让我觉得,省下的油钱,可能全贴在了轮胎上。开完,心里有点糟糕。
那天陪朋友换胎,他一边拆一边说:你知道吗?新能源车的轮胎比传统的贵一倍以上。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明明都是轮胎,怎么会差那么多?他还补充一句:就是那些专用的,特别娇气,一不小心,花费就翻番。新能源车和燃油车轮胎,不光是外面套个橡胶壳那么简单。
记得以前听一位修理工说:新能源轮胎像运动鞋,更软、更宽,走得快也更容易打滑。还要考虑到电机单瞬间爆发的扭矩,普通轮胎顶多用用,遇到高性能需求,轮胎得能抓地。估算(体感)来看,价格大概在每条1200到1800元之间,样本少,不能太信。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老照片,是新车出厂时的轮胎标志。那品牌logo特别像个运动鞋上的弹力鞋带,亮晶晶的,质感挺不错,就是价格让人心疼。
对比一下,奔驰A级一台都在十五万左右,轮胎价格大概跟它的身价差不多——贵是贵点,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反倒是一些小型电动车(估算70%车型),用的轮胎偏偏还是普通,就算是那样,静音要求一高,贴一层隔音棉就让价格飞涨。
超硬核的设计,也是问题。而且,扁平比低的轮胎看起来更酷,像个登山鞋,腰身很矮。你试试在坑洼的路面开,轮毂和地面几乎没安全距离,一不小心,可能就得修轮圈。你问我:这样不会很不耐操?我还真有点疑问: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省电,估计两者兼顾?这段先按下不表。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供应链的事。低扁平比轮胎,生产成本高出普通很多。用好的橡胶、复杂的技术,供应链上游压力大,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一家知名厂家说:做一条这样的轮胎,材料成本就高出50%,还得考虑到工艺的复杂。你可能会问:那难道普通轮胎就不行?不行,普通轮胎要抗操控、耐用和静音,确实可以便宜点。可新能源车要静音,要抓地,不能肆意打滑。你说这些定制是不是就有点应景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地方轮胎价格差异那么大?有的店一套2000,有的就要3000。是不是每个轮胎的配方和工艺都大不相同?我觉得可能确实是这样,但也不排除你会不会被坑?这个行业里,两个店价格差别那叫一个大。
我还记得一个朋友刚换轮胎,他说:要是补胎会不会更方便?我当时就想:别笑,补胎这事儿其实很麻烦。因为新能源轮胎带静音棉,不光压缩空间,还用特殊胶水,一旦扎了钉子,得专业维修。一般普通补胎店,可能会陷入无能为力的尴尬。
轮胎的定制化,还有一路走来的封锁。比如那些大品牌,可能和厂家签了独家合作协议,配件只能从他们家买。你问我:这是不是被锁死了?我猜(不确定)也许某种程度算吧,供应链壁垒让价格飞涨,也让车主变成被宰割的羔羊。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我们花那么多在轮胎上的钱,真的是换得物超所值吗?百公里耗油估算用掉0.25元,轮胎的换新费就算每两年一条,大概也差不多这个钱数。轮胎的寿命也有限,特别是那些带静音棉的,更容易老化。会不会,有一天不得不花大价钱换?而且,开新能源的朋友,有没有考虑过,轮胎的维护其实比油耗还重要?是不是我们都忽略了这个隐形的成本。
我还在想:是不是因为这样,新能源车越贵,轮胎也越贵呢?搞到养车成本变得像平衡木一样——一会儿油钱,一会儿轮胎钱,一会儿修理费。有点像你的车子越贵,轮胎越贵,维修也越贵。这算是折中吧?还能不能找到性价比高点的轮胎?这是个问题。
讲到这里,感觉自己好像又跑题了。其实我一直在琢磨: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换胎成了心头一块大石的经历?我身边朋友说:买轮胎的价格越看越心疼,感觉买车都比轮胎还划算。 这是不是说明,买车的门槛被轮胎悄悄抬高了?你觉得呢?
你们遇到的最贵一次轮胎花了多少钱?换一条胎花掉的时间和金钱,你觉得值吗?
为了那份静音和抓地,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养护成本。也许,下一次去轮胎店,别只看价格,也该关心下胎里面都藏了哪些‘秘密’。
(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头想想,也许所有的坑都逃不过市场的逻辑。就像我们用的手机壳,越定制越贵,可你真能找到性价比高的?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判断吧。
宛如一个细节:我记得有次交车工人随口说,轮胎比你想象得复杂得多,尤其新能源它那种定制包装,真比你买个苹果还麻烦。或许,他说的还蛮有道理。
这个坑还能挖深点吗?你又会不会发现,下一次换胎时,心里多了一层价格迷雾?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