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市场格局
最近,一家证券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越野车市场的报告,内容挺有意思。
在硬派越野车领域,长城汽车是主要玩家,占了市场大约55%的销量。也就是说,每卖出100台带大梁的越野车,就有55台是长城生产的。
另外,这份报告是针对乘用车的,所以没算上长城的皮卡。但长城皮卡同样厉害,市场上每两台皮卡,就有一台是长城造的。
国产越野车崛起
这两年,长城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市场打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越野产品,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中国长期赚高利润的格局。
在北美,消费者不太看重豪华感,他们更喜欢实用、能玩的车,比如越野车和跑车,这才是他们的最爱。
不只是北美,欧洲也差不多。这些市场消费观念成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做工具车其实更难,特别是有大梁的越野车。这种车的越野性能,是检验技术和品质的最好标准,也是唯一标准。
越野车生产难度高
生产越野车和工具车难度很大,全球能做好的厂家不多。
做得比较好的有丰田、日产、奔驰、Jeep这些品牌。很多车企不碰硬派越野,或者只是次要方向,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市场门槛高、要求多。
虽然每辆车利润高、价格也高,但越野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小众产品,销量不大。
硬派越野坚守者
魏建军一直坚持做硬派越野车,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最初就是从越野车起家的。早期的皮卡、赛弗、H3、H5这些车,都是有大梁结构的,属于传统越野车型。每个车企的发展路径不同,而长城的起点就是做这种大梁车,所以继续做越野,其实是回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第二,魏建军这个人喜欢挑战难度大的东西。他是长城的掌舵人,公司很多决策都按照他的想法来执行。他觉得中国不能只盯着电动化,内燃机和越野车依然有它的价值和市场。他更看重的是技术实力和产品本身的硬核性能。
内燃机技术储备雄厚
长城汽车在内燃机技术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除了常见的V6发动机,他们还有V8发动机的技术储备,而且适配混动系统的V6发动机已经用在了坦克700上。另外,他们储备的2.0T柴油机,在行业内也是领先的。
当很多车企都开始转向电动化时,魏建军的思路是:一边发展新能源,一边继续投入内燃机的研发。
丰田全球化之路
丰田之所以能走向全球,不是靠一条路走到底。它一开始也是从硬派车型起步,靠着耐用、可靠、实用的特点,慢慢在越野车和工具车上建立了口碑。在全球很多地方,人们还是更认可燃油车。
虽然国内电动车已经占了一半左右,但海外大部分市场还是以燃油车为主。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澳洲这些地方,燃油车的占有率明显高于电动车。丰田能走出去,一方面是抓住了电动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靠实实在在的油车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口碑和地位。
硬派越野实力强
长城的路线,是传统燃油车中的强项。
和其他油车品牌不同,长城走的是硬派越野路线,这条路更注重技术实力,门槛也更高,所以能跟上的竞争者不多。
国内油车市场很热闹,但长城的越野车能被认可,说明它已经具备和丰田一较高下的能力。
比如在可靠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价比上,长城能做到用丰田一半的价格,买到接近80%的品质,这是很多品牌做不到的。
越野车技术成熟
很久以前,有个叫品牌金融的机构做过一个调查,列出全球最专业的SUV品牌排名,前四名是哈弗、吉普、路虎和马恒达。
那是2017年的数据,现在已经过去八年了。这八年里,长城汽车从做城市SUV慢慢转向做真正的越野车。
现在坦克系列和长城皮卡卖得不错,说明他们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生产经验也很丰富。
硬派越野护城河
我是一个汽车爱好者,用简单、实在的话来说说我对越野车市场的看法。
现在国内的车市确实竞争激烈,但魏建军和长城汽车有一个优势——他们有硬派越野这个“护城河”。这说明,就算市场再卷,长城还没到撑不住的地步。
在国内买越野车,长城几乎是绕不开的存在。它的产品在口碑和技术上都有一定积累,消费者对它的认可度也比较高。所以,虽然竞争激烈,但长城依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