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新能源车,这四个字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想?
是不是觉得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承认,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不少新车的真实面貌。
丰田bZ3、日产N7,这些名字你或许不陌生,它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国产供应链的“三电”技术,加上合资品牌那份骨子里透着的严谨品控和机械功底,这组合拳,还真能打出爆款来!
马自达,一个在无数车迷心中占据特殊位置的品牌。
它的魂,在于那份“人马一体”的驾驶乐趣,在于那份独树一帜的设计美学。
当它也踏入新能源的浪潮,推出EZ-6时,我的期待值无疑被拉满了。
设计?
无可挑剔,马自达的拿手好戏。
可操控呢?
说实话,那份熟悉的“马自达味儿”似乎稀释了不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能完全达到我心目中的那个高度。
那么,当马自达的第二款新能源车型——EZ-60——横空出世,它能否弥补EZ-6的些许遗憾,再次点燃我们心中那团对品牌的火焰?
这,才是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的。
车身设计:马自达的“魂”,在新平台上如何重塑?
我得说,马自达在EZ-60上,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答卷。
还记得EZ-6吗?
它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与深蓝03的影子,仿佛是血缘深厚的兄弟。
但EZ-60,它更像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
从车体结构到关键的造型元素,都经历了彻底的重塑。
你说它还是不是那个熟悉的马自达?
我更愿意说,它是在一个全新的电动化平台上,对马自达设计精髓的又一次升华。
你见过“车身尺寸寸金尺土”的家用车,却在空气动力学上下足功夫的吗?
EZ-60就是这么一个“异类”。
前脸那标志性的盾形格栅,如今化身为与“海鸥”般日行灯融为一体的封闭式前脸。
大灯被巧妙地压缩,留出大片区域给保险杠做文章,营造出极其立体的视觉效果。
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梳理气流,提升效率。
你再看那前机盖前端、C柱内部,都隐藏着精巧的镂空风道。
这般对细节的苛求,在20万以下的家用车市场,实属罕见。
但话说回来,设计这东西,总有人欢喜有人愁。
EZ-60的尾部,就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
那过于饱满的后舱盖,让整个车尾呈现出一种夸张的跑车姿态,侧面看确实足够惊艳。
可这“美”的代价,是后舱盖的突出部分完全暴露在保险杠之外。
一旦发生追尾,后果不堪设想,这无疑是设计上的一处“硬伤”。
字母车标、细长的尾灯,虽然让尾门显得简洁,但过分外凸的造型,削弱了原有的层次感,显得有些怪异。
而且,尾门开启按钮被移至雨刮器下方,位置偏高,用起来总觉得不够顺手。
内饰细节:科技与豪华的融合,是否让你“上头”?
推开车门,EZ-60的内饰,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
全系标配的26.5英寸一体式液晶大屏,视觉冲击力十足。
中控台上方略带柔软的搪塑材质,触感不算顶级,但至少不显廉价。
普通版的米黑配色,经典耐看;而顶配Max版的紫黑撞色,则瞬间提升了车内的豪华氛围。
你注意到车门上的塑料面板了吗?
那细致的缝线纹路,简直是以假乱“真”。
50英寸的HUD抬头显示,清晰地将信息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虽说在强光下容易受干扰,但其全白字体的设计,已然足够实用。
只是,外后视镜的尺寸稍显局促,对于后方车道的观察,可能需要更仔细些。
中控台的出风口设计,也藏着小心思。
普通版的镀铬饰条,到了顶配Max版,就变成了256色氛围灯,与紫色的内饰仿皮包裹相得益彰,夜晚点亮,颇有几分“夜店风”的魅惑。
屏幕背后的“大脑”,是一颗联发科MT8676芯片,4nm工艺,算力直逼8295。
你懂的,联发科在性价比上的优势,向来是电子产品爱好者的福音。
这套车机系统,在界面设计上比以往深蓝车型更接地气,算力提升也让3D车模、分屏操作等功能得以实现。
APP数量也相当可观,主流的音乐、视频平台一应俱全。
不过,里面也夹杂了不少不知名的小应用,或许是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吧。
还有个小遗憾,行车记录仪依然沿用了360全景摄像头,细节捕捉能力稍显不足,这是长安系车型的老问题了。
虽然车机操作流畅度尚可,但与那些精心调校的8295系统相比,还是存在差距。
配置与选装:花小钱办大事,还是“智商税”?
EZ-60提供了三个选装包,其中5000元的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组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这说明,电子外后视镜的价格已经越来越亲民了。
清晰度、倒车放大功能,在雨雪天气下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只是,色调偏冷,且观察位置比传统后视镜更低,需要时间适应。
当然,简配的痕迹也并非不存在。
副中控台的用料,依然是那个熟悉的“拉胯”风格。
黑色烤漆面板容易留下指纹,杯架盖板的设计也不够人性化。
车内气味,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通风才能消散。
前后门采用电子按键开关,位置在扶手下方,虽然有点内倾角度,但按键本身缺乏内凹设计,存在误触的风险。
座椅方面,坐姿略高,包裹感不强,但视野开阔。
柔软度和支撑性都恰到好处,仿皮材质触感尚可。
Max版的分色座椅,视觉效果更佳,但支撑性上的差异并不明显。
配置上,Pro版已配备主驾四向腰托、记忆功能,以及前排通风加热。
Max版更是锦上添花,副驾腰托、前排按摩,还有主副驾的电动腿托和零重力模式。
这配置,绝对是“堆料”的典范。
后排座椅表现中规中矩,坐垫长度稍短,但柔软度和支撑性都足够。
1米74的我,在前排调整到位后,后排膝部空间轻松超过两拳。
中控台后方的屏幕,用于调节天幕和集成副驾“老板键”,触控反馈一般。
549L的后备箱容积,平整度高,门槛低,日常使用绰绰有余。
驾驶体验:马自达的“魂”,能否在电动化时代重燃?
“长安擅长静态,马自达擅长动态”,这句老话,在EZ-60身上,似乎有了一些新的解读。
虽然它在操控上,与燃油时代的马自达有所区别,但整体的完成度,明显要高于EZ-6。
258马力的后驱配置,即使车重超过两吨,凭借电机的瞬时扭矩,中低速提速依旧轻快。
扭矩释放线性平顺,远超以往燃油车型的顿挫感。
Max版选配的米其林轮胎,将胎噪抑制得很好,风噪则相对明显。
底盘调校,是EZ-60的一大亮点。
其精准的转向、细微的虚位,以及顺畅的阻尼变化,都展现出不俗的水准。
虽然不同驾驶模式下的差异不那么显著,手感也少了些传统马自达的厚重感,但路感反馈依然清晰。
CDC电磁悬挂的加持,让滤震效果远超同级。
无论是对细碎路面的处理,还是中等车速下的减速带,都能做到干脆利落。
然而,若要苛求它重现燃油时代那种“人马一体”的轻灵感,EZ-60或许会让你略感失望。
它更像是一位稳重可靠的伙伴,而非那个随时准备与你一同“飞驰”的赛车手。
它有高级感,但敏捷度稍显不足。
总结:15万级市场的“新搅局者”?
EZ-60这次的表现,无疑比EZ-6更令人满意。
它在保持马自达设计精髓的同时,与长安平台的深度融合,也带来了更强的差异化和更出色的操控表现。
当然,纯电版本600km的续航,价格略显偏高,增程车型才是其主销方向。
在当前优惠政策下,Pro增程版,无论是23通道音响、丰富的舒适性配置,还是L2级高速领航功能,都让它成为15万级市场极具竞争力的选择。
14.49万的价格,或许正是马自达在这片红海中,重新站稳脚跟的绝佳契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