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诉吉利专利侵权,中国车企出海遭遇“专利围城”

  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曼海姆分庭公开案件显示,诺基亚已经正式起诉吉利集团及其旗下极氪、领克、路特斯、Smart四大品牌,波及吉利在欧洲18国的32家分公司。涉案专利聚焦4G/5G标准必要专利(SEP),包括四项核心专利。

  诺基亚要求UPC18国下达禁令,若侵权成立,吉利相关车型将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关键市场面临禁售风险。此举被业内视为对吉利欧洲扩张的“狙击”2024年吉利出口量达41.45万辆,其中欧洲市场贡献关键份额,领克更以4万欧元以上单价蝉联中国高端品牌销冠。

  扼住吉利的“出海咽喉”

  欧洲是吉利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战场。领克已在7国铺设21家经销商,极氪打入瑞典、荷兰等40余国市场,路特斯电动跑车承担品牌高端化重任。一旦禁令生效,吉利将损失欧洲市场近20%的全球出口份额,高端化布局可能全面受阻。

  诺基亚通过专利池Avanci向车企收取许可费,当前定价为每辆车49美元(4G20美元+5G29美元)。以吉利2024年出口量计算,仅专利费年成本就超2000万美元;若覆盖全球出口网络,总费用或破亿人民币。

  一位供应链人士直言:“一个车载通信模块(TCU)成本不到100美元,专利费就占20%以上。难道座椅、轮胎也和5G有关?”这种“整车抽成”模式早在2019年就引发戴姆勒和大陆集团的集体抗议,甚至推动欧盟介入调查诺基亚是否垄断。

  这次诺基亚委托的律所Arnold Ruess,正是此前击败OPPOvivo的原班人马。其专利EP3799333曾成功在德国禁售中国手机,此次转向汽车领域,意图复制“诉讼施压-促成谈判”路径。吉利旗下仅沃尔沃和极星加入Avanci许可计划,被诉品牌均未获授权。

  中国车企集体承压

  今年,比亚迪接连被Avanci专利池成员Sol IPIP Bridge起诉,加上此次诺基亚起诉吉利,折射出中国车企在欧美等市场遭遇专利围堵的问题全球化布局加快的同时,面临更多来自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

  据了解,中国车企专利布局集中在电池、车身结构等传统领域,而车联网、人机交互等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专利储备薄弱。

  根据全国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统计,我国头部车企的海外专利总量仅为丰田的1/5,且布局范围远远落后于国际车企,在欧美等核心市场的防御性专利储备较少,难以有效应对全球化竞争中的专利诉讼风险。

  并且,多数中国车企尚未建立成熟的全球专利许可与运营体系,对国际专利许可规则、诉讼策略、谈判机制的理解和应对能力相对薄弱,缺乏主动议价和专利许可的经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容易受到专利诉讼的制约。

  如何突围专利封锁

  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车企全球化的重要竞争因素。从当前趋势来看,海外专利诉讼将持续增多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车企应提前规划,在关键市场加大专利申请力度,确保在汽车核心技术(如新能源动力系统)以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联网通信等前沿领域形成专利护城河。此外,还需关注专利的区域布局,确保在目标市场具备足够的专利储备,以防范潜在的专利诉讼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储备的较量,更是全球化运营能力的比拼。我国车企应建立专业的全球知识产权管理团队,涵盖专利申请、许可谈判、诉讼应对等核心职能,同时与国际律师事务所、专利运营机构紧密合作,提高专利许可谈判和法律诉讼的应对能力。

  结语

  未来汽车出海竞争的本质,是产品硬实力与知识产权力的双重竞技。在智能网联技术深度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链条的时代,能否将前瞻性、系统性的全球专利防御体系融入国际化发展基因,将直接决定中国车企能否打破“专利天花板”,实现从被动应诉到主动掌控游戏规则的转变,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舞台上行稳致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