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修车师傅老张喝茶,他叼着烟卷儿直摇头:“现在满大街电车跑,可我这油车维修台还忙不过来。你说五年后,这油车真要被电车踹下台?”这话问得实在——最近新能源车话题热得发烫,有人喊“电车取代油车就在眼前”,也有人嘀咕“别是下一个两轮电动车泡沫”。
先看眼下的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说,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占了总销量的30%出头,看着涨得猛,但剩下70%还是油车。欧洲那边,就算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定到2035年,实际路上油车比例也没掉一半。修车厂的老张说得直白:“电车是好,可充电不方便的地儿咋整?跑长途要是半道儿没桩,司机得急出一头汗。”
第一种可能,油车电车各占半边天,油车还是主流。这不是没道理。就说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充电桩密度低,家里装私桩也不方便。有回跟跑货运的王师傅聊天,他说拉货跑长途,加箱油5分钟,充电得半小时起步,“这时间成本谁扛得起?”再说用车习惯,有些人就爱听发动机声,觉得“开着踏实”。厂家也没闲着,丰田本田还在捣鼓更省油的混动技术,大众的新燃油车排放越做越干净。
第二种可能,新能源品牌得经历“大浪淘沙”。现在市面上的新势力,有的靠融资撑着,有的卖一辆亏一辆。前两年大家一窝蜂扎进电车赛道,等资本热度退了,没技术、没口碑的品牌怕是撑不住。就像当年两轮电动车火的时候,满大街小品牌,现在剩下几个?汽车分析师李翔说过:“电车门槛比想象中高,电池、三电系统、售后网络,哪样不得砸钱?未来能活下来的,可能就那几个头部。”
第三种可能,电车被“新型能源”截胡。这事儿听着玄乎,但真有苗头。比如氢能源,日本丰田、韩国现代早就在搞氢燃料电池车,排放就剩水,加氢只要几分钟。可问题也明显:制氢成本高,加氢站少得可怜,国内目前也就几百座。还有甲醇汽车,吉利试了十多年,推广起来难在产业链配套。这些技术要是哪天突破了,电车说不定真得靠边站,但现在看,五年内难成气候。
第四种可能,油电结合玩出花。别以为只有纯电和纯油,现在很多厂家在搞“增程式”“插混”。比如理想的增程车,没电了发动机发电,不用焦虑续航;比亚迪DM-i插混,油耗比很多油车还低。丰田的THS混动系统更成熟,开十年都不用大修。要是未来技术再升级,不用外接充电,光靠油电协同就能跑1000公里,油耗还低,这种“两头占优”的车,谁不想要?
这么一合计,第一种和第二种可能最实在。油车不会一下子消失,毕竟充电、续航这些痛点还没彻底解决;新能源品牌得拼真本事,没技术的迟早被淘汰。至于第三种,新型能源短期难成主流;第四种油电结合,倒可能成为过渡阶段的主流方案。
说到底,汽车这行技术迭代慢,不像手机一年换一代。油车有百年的技术积累,电车要想彻底取代,得先把充电、电池回收、低温续航这些问题啃下来。五年时间,够电车进步,但未必够它“吃掉”油车。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销量报告、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3》、汽车分析师李翔公开访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