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仅卖6284台,华为鸿蒙智行遇冷,内部困局全曝光

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聊得挺热闹。

就是华为鸿蒙智行家族新出了个成员,叫尚界H5,上市第一个月的销量成绩单出来了,6284台。

这个数字一出来,网上的声音一下子就分成了两派。

有的人觉得,这成绩不算差啊,一个全新的牌子第一炮能打响到这个程度,很不错了。

首月仅卖6284台,华为鸿蒙智行遇冷,内部困局全曝光-有驾

但更多的人却觉得,这跟预期差得有点远,尤其是跟它自家兄弟问界M7动不动就月销一万六千台的火爆场面一比,这6284台就显得有点冷清了。

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这是怎么了?

是华为的光环突然不亮了,还是说这背后有什么咱们普通人不知道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拉家常一样,好好把这件事里里外外掰扯清楚,看看这六千多台的销量背后,到底藏着一盘多大的棋。

咱们首先得把这个数字放回到整个市场的大环境里去看,不能自己跟自己比,就觉得天塌下来了。

做生意最怕的就是关起门来自己想,得看看隔壁老王家卖得怎么样。

你看啊,跟尚界H5差不多时间、差不多价位的几个竞争对手,比如理想汽车新出的理想L6,同期的销量是5775辆;还有小鹏汽车一直以来的主力车型小鹏P7,卖了5662辆。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

尚界H5作为一个刚出生的“新生儿”,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第一仗就能卖出六千多台,不仅没掉队,甚至还稍微领先了一点点。

这要是放在任何一个新品牌身上,都得算是“开门大吉”了。

所以,单从数字本身来看,说它卖得不好,其实有点冤枉它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横向对比不算差,为什么大家普遍的感觉还是“不及格”呢?

这就要说到它那个太能干的“大哥”——问界了。

问界M7和M9这两款车,在余承东的带领下,简直成了车市里的现象级产品,销量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首月仅卖6284台,华为鸿蒙智行遇冷,内部困局全曝光-有驾

这就给市场和消费者心里埋下了一个非常高的预期,大家会下意识地觉得,只要是挂着“鸿蒙智行”标签的车,那就应该是一出场就万人空巷,订单接到手软的。

这种心态其实很好理解,就像你家大儿子回回考试都拿第一名,大家自然就觉得你家孩子个个都是学霸,结果二儿子考了个全班前五,虽然也很优秀,但在邻居眼里可能就觉得“不如他哥厉害”。

可这种对比,细想一下其实不太公平。

问界M7的成功,是积累了好几年的结果,它有老款车型打下的市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改款后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可以说是精准地打在了中国家庭用户的每一个需求点上,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而尚界H5呢,它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新品牌,消费者对它的名字都还很陌生,需要时间去认识、去了解、去建立信任。

要求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去跟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年人比掰手腕,这本身就不太现实。

所以说,不是尚界H5不努力,实在是它大哥问界之前创造的成绩太耀眼,无形中给它戴上了一个沉重的“光环枷锁”。

说完了外部的比较和内部的期望,咱们再往深了挖一层,看看尚界H5真正面临的战场在哪里。

其实,它最激烈的战斗,不是跟理想、小鹏这些外人打,而是在鸿蒙智行这个大家庭的“院子里”展开的。

这才是整个事件最核心、也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现在的华为造车,可不是只有问界这一条路。

它搞了一个生态联盟,有好几种合作模式。

尚界H5和问界属于“智选车”模式,就是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销售的,算是“亲儿子”。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HI模式”,就是华为提供全套的智能驾驶和座舱技术方案,给其他车企用。

首月仅卖6284台,华为鸿蒙智行遇冷,内部困局全曝光-有驾

这一下,局面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你想想看,一个消费者,手里拿着二三十万的预算,就冲着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来的。

他走进华为的店里,看到了尚界H5,觉得各方面都不错。

可他一出门,发现隔壁就是阿维塔的4S店,人家的车也搭载了全套的华为乾崑智驾系统,而且销售还会告诉你,我们这个价位直接给你配上空气悬架这种高级货。

还没等他做决定,马路对面的长安深蓝和岚图汽车也向他招手,说我们的车同样有华为技术加持,配置给得更足,价格可能还更有诚意。

你看,这就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内部竞争”。

在20万到30万这个竞争最惨烈的价格区间里,尚界H5的对手,恰恰是一群跟它师出同门的“兄弟们”。

这些兄弟为了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在硬件配置上可以说是“内卷”到了极致。

你有的我必须有,你没有的我更要有,空气悬架、激光雷达、高阶屏幕,能给的都给上。

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翻看配置单,两张单子一对比,很容易就会产生“同样的技术,差不多的钱,那边给的东西更多”的想法。

这种来自“友军”的火力覆盖,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尚界H5的潜在客户,让它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

那么,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尚界H5是不是就真的没希望了呢?

恰恰相反,我认为它手里还握着一张没有完全打出来的王牌,这张牌的威力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长远。

这张牌,就是华为深入骨髓的“品质管理”。

首月仅卖6284台,华为鸿蒙智行遇冷,内部困局全曝光-有驾

我们都知道,华为是做通信设备起家的,那些建在深山老林、戈壁荒漠里的基站,要求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稳定运行,不能出问题。

这种对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的极致追求,已经刻在了华为的基因里。

现在,他们把这套严苛到近乎偏执的质量管理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了造车上。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尚界H5可能在配置单上看起来不够“卷”,但在那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车身钢材的用料、零部件的耐久度、车机软件的流畅度和稳定性、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上,它可能下了更大的功夫。

这就像一个内功深厚的高手,不屑于跟你比谁的招式花哨,而是用实打实的内力取胜。

很多专业的车评人,比如38号,在深度试驾后都给出了“远超预期”的评价,认为它的行驶品质和机械素质非常扎实。

这种来自专业人士和真实车主的口碑,一旦发酵起来,它的传播力量比任何华丽的广告都要强大。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它的师兄智界S7的经历。

智界S7刚上市的时候,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交付不顺,销量一度非常惨淡,被很多人嘲笑。

但是,随着产能问题解决,越来越多提到车的用户开始在网上分享他们的真实体验,大家发现这台车的驾驶感受和智能化体验确实是顶级的,于是它的口碑慢慢逆转,销量也开始稳步回升。

尚界H5完全有可能复制这条“靠品质和口碑打赢翻身仗”的道路。

所以说,尚界H5现在面临的处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第一个月的销量,只是一个起跑的姿势,决定不了最终的排名。

由价格和配置重叠引发的内部竞争阵痛是暂时的,因为消费者最终会回归到对一辆车最本质的需求上来——那就是好开、可靠、用着省心。

当时间拉长,华为标准带来的品质优势,会像陈年的酒一样,慢慢散发出它的香醇。

那些因为初期配置对比而选择观望的消费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听到越来越多来自尚界H5车主的好评,那时候,市场的天平才可能真正开始倾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