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在2025年的汽车和电池行业,竟然出现了这样令人咋舌的一幕:国内长城、吉利、比亚迪这三家超会赚钱的车企,上半年利润加起来,居然和宁德时代一家电池厂差不多!是不是感觉很意外?
起初,有人晒出财报截图说车企冲销量还赚不过电池厂,大家都当笑话看,可一查数据,才发现竟然是真的。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家车企利润总共约311亿,而宁德时代光卖电池就净赚305亿左右,差距还不到6亿。
再看看赚钱效率,更是让人惊掉下巴。宁德时代半年营收1789亿,利润率高达17%,相当于每100元收入就能净赚17元。再瞧那些车企,比亚迪营收3700多亿,利润率却只有4.2%,吉利和长城刚过6%。其他品牌就更别提了,简直一个比一个惨:理想赚17.5亿,赛力斯29亿,长安、上汽也就二十多亿,北京汽车才3.6亿,东风不到1亿,广汽更惨,直接亏了25亿。就连刚进入汽车领域的小米,营收386亿,大概率也是亏损状态。
这背后的关键,其实就是电池。宁德时代这种行业巨头,一旦被车企选上,那生产线基本就定了,很难再换。有时候车企车是卖得很火爆,可最后利润呢?可能都被电池成本给吃光了。就说比亚迪吧,虽然自己能造电池,但主要是给自己用,对外供应很谨慎,所以其他车企和它合作也会有顾虑。这就好比当年硅谷淘金热,大家都忙着淘金,结果最后赚大钱的却是卖铲子的。现在车企都在智能座舱、激光雷达这些地方拼命内卷,搞来搞去,才发现还是电池生意更稳当,尤其是面向车企(B端)的电池生意。
宁德时代早就有长远打算,在海外布局了不少项目,像印尼、匈牙利的新项目,就是它的退路。再看看那些中腰部的车企,利润薄得像纸一样,一个月卖几千辆车,可能广告费都比赚的利润还多。有合资车企的财务人员就吐槽,现在油车和电车竞争这么激烈,要是电池采购价谈不下来,利润能被吞掉一半,而且宁德时代对小客户根本不给折扣,真是让人头疼。
有人说宁德时代收的是新能源界的“苹果税”,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看看那些亏损车企的财报,就知道它们的利润是怎么一点一点被蚕食掉的。新能源可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按说应该很赚钱才对,可实际上真正能赚大钱的没几家。宁德时代都不用搞什么用户营销,就靠和车企签的那些B端固定合同,就能稳稳地坐在供应链的顶端。现在汽车行业又是卷配置,又是卷补贴,能试的办法都试过了,接下来,估计大家都得从成本这边想办法抠利润了。真不知道下一个因为亏损上热搜的汽车新势力会是谁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