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大家都在忙着出游、放松,但汽车圈却炸开了锅——4月销量榜单一出,谁家欢喜谁家愁,立马见分晓。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整车卖了23.87万台,自主品牌同比增长15.7%,新能源更是猛增207%。听起来是不是挺牛?但别急,咱们细品一下,这成绩到底是“真香”还是“虚火”。
先说结论:一汽的这波操作,确实有进步,但离“巨大突破”还差点意思。
4月自主品牌卖了4.23万台,同比增长15.7%。听起来不错,但这个基数本来就不大。你看隔壁比亚迪,单月销量都快冲到20万了,长安、吉利也都稳稳压着一汽一头。增长15.7%是好事,但在自主品牌的赛道上,一汽还在“追尾”,离领跑还有很长的路。
再看新能源,1.92万台,同比增长207%。这个增速确实挺猛,但咱得看清楚背景:新能源市场整体都在疯涨,谁家不涨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卖车。而且1.92万的销量,放在整个新能源市场里,连个“腰部玩家”都算不上。比亚迪、特斯拉那是“天花板”,哪怕是零跑、哪吒这样的“后浪”,月销也早就破2万了。一汽的新能源业务,更多还是在“起步阶段”。
一汽的合资品牌确实是顶梁柱,4月卖了17.8万台,占了总销量的七成多。尤其是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这俩“亲儿子”表现还算稳健。但问题也很明显:合资品牌的增长,更多是靠老本儿吃饭,缺乏新鲜感。
大众和丰田的新能源转型速度,显然跟不上国内市场的节奏。你去车展看看,比亚迪展台人挤人,大众的展台却冷冷清清,连工作人员都跑去围观对手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的口味变了,传统合资品牌的吸引力在下降。一汽虽然靠合资品牌撑住了销量,但未来能不能继续稳住,还真不好说。
很多人提到一汽,总会带着一丝情怀: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共和国长子”。没错,一汽的历史地位确实无可替代,但情怀不能当饭吃。几十年过去了,一汽的自主品牌依然没能彻底摆脱“扶不起”的标签,靠合资品牌挣钱的模式也没太大变化。
有人说,一汽是国家栋梁;也有人吐槽,一汽还在靠给外国品牌攒车挣钱。两种声音都没错,但问题是:一汽到底能不能真正靠自主品牌站稳脚跟? 红旗的高端化战略是个好方向,但销量规模还远不够;奔腾这些年折腾来折腾去,始终没能找到清晰的定位。相比之下,长城的坦克、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哪个不是靠自主品牌打出了一片天?
最后说说消费者。你会选一汽的车吗?坦白讲,一汽的品牌号召力在自主品牌里并不算强。红旗虽然有一定的高端市场认知,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和产品力才是硬道理。奔腾呢?说实话,存在感太低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是“一汽亲儿子”。
反观比亚迪、长安、吉利,产品矩阵清晰、技术路线明确,消费者买车时自然会优先考虑这些品牌。一汽要想在自主品牌领域翻身,得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不是靠情怀和历史吃老本。
一汽4月的销量成绩,确实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尤其是在行业内卷的大背景下,能实现增长已经不容易。但要说“巨大突破”,还真谈不上。自主品牌的基数太小,新能源业务刚起步,合资品牌的增长也缺乏亮点。一汽要想真正“干成大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买车的时候,你会选一汽吗?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