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新者必日退。” 这老话,一点不假。
前些日子和哥们儿闲扯,聊到上海车展,好家伙,满眼尽是电驱动车和智能驾驶,感觉自己瞬间和时代脱节了。
冷不丁的,我那哥们儿冒出一句:“你说,以后那些做传统汽车零件的,是不是要喝西北风了?”
这话像根刺,扎在我心里。这问题,确实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想想。
这不,就在前不久的上海车展,法士特着实风光了一把。
或许有人对这名字不太熟,简单说,它就是国内重型汽车变速器这块儿的扛把子。
这次车展,法士特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了,从历经市场考验的传统变速器,到新锐的电驱动系统,再到前沿的智能驾驶技术,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法士特的这次亮相,颇有深意。
一方面,它展示了在传统汽车传动部件领域的深厚功底,这可是它安身立命的根本。
另一方面,它卯足了劲儿推广自家的电能驱动和智能驾驶技术,姿态放得很低,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依我看来,这是一种不得不为的生存策略。
现在汽车行业正值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电能汽车的异军突起,对于那些做传统汽车部件的企业而言,绝对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如果固步自封,抱着老黄历不放,迟早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别忘了当年的柯达,胶卷时代那是何等的风光,结果呢?
数码相机一出,直接被拍死在沙滩上,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前车之鉴,不得不让人警醒!
当然,转型并非易事。
法士特这次展出的电能产品,虽然市场份额接近五成,累计运行里程也突破了10亿公里大关,但放眼望去,竞争者如过江之鲫,比亚迪、宁德时代,个个都不是善茬。
更何况,电能汽车领域那些核心技术,比如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法士特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它更多地是在驱动系统方面下功夫,这属于“术”的层面,而非掌握“道”的层面。
那么,法士特为何还要迎难而上?
在我看来,它这是在为未来谋篇布局。
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毋庸置疑是电能化、智能化、网络化。
法士特若想在这场变革中继续占据一席之地,就务必紧随时代浪潮。
它一面持续加固自身在传统变速器领域的优势,一面积极投身电能和智能驾驶领域,如此,才有可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这就像棋局博弈,既要稳守现有阵地,又要伺机寻找新的突破口。
不仅限于汽车产业,法士特还在积极拓展农业机械、智能制造等领域,试图构建一个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这种“不把所有筹码都押在同一张牌桌上”的做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即便汽车行业遭遇不测,它还有其他业务可以作为支撑。
不妨看看潍柴动力,起初也是一家传统的发动机制造企业。
但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性收购,如林德液压、亚斯达等,成功转型为一家业务多元的工业集团。
如今,它的业务范围涵盖发动机、液压技术、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
再来看法士特的研发投入。
每年拿出可观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拥有超过三千项授权专利,这绝非虚张声势。
这种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眼下,全球重卡市场面临出口红利逐渐消退、电能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困境,法士特另辟蹊径,选择在新兴领域寻求突破,适时推出农业机械无级变速产品,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大力建设零碳工厂,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这正是“变则通,通则久”的战略智慧的体现。
毫无疑问,转型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法士特能否最终成功,关键在于它能否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但我深信,只要它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件事,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法士特的转型,对我们普通人又有哪些启示呢?
它提醒我们,身处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如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只有积极拥抱变革,才能抓住机遇,实现个人的价值与梦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