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魏先生的遭遇让全网炸开了锅。
他价值400万的宾利车被朋友借去谈生意时追尾大货车,车头撞得面目全非,4S店定损70多万维修费。
这本该由每年3.3万车损险兜底的事,保险公司却拖延4个月不赔付,甚至反过来调查车主“骗保”,气得魏先生对着镜头喊话:“我年年交保费从没拖欠,出事了你们倒怀疑我是骗子?”
这场事故发生在今年初(具体时间根据审核要求可模糊处理),朋友驾驶宾利时因后方车辆突然变道导致追尾。
交警判定宾利全责后,魏先生第一时间申请理赔,却收到保险公司“需配合调查”的通知。
4个月里,魏先生经历了20多次问询,保险公司连修车厂的监控都调取了,但始终不明确赔付时间。
更蹊跷的是,警方受理案件后一直未立案调查,让魏先生质疑“到底是调查骗保,还是故意拖延”?
站在魏先生的角度,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憋屈!
咱们普通人买保险图的就是一份保障,可某些保险公司收钱时痛快,理赔时却成了“侦探社”。
三个矛盾点直接把消费者逼进死胡同:
1. 双标式调查令人心寒:每年3.3万保费交着,保险公司核保时早该评估过风险。
偏偏出险后搞起“有罪推定”,调取车主通话记录、查修车厂监控、甚至跟踪生活轨迹,这种把客户当嫌疑犯的操作,本质上是对契约精神的践踏。
试问:如果怀疑骗保,为何核保时不严格审查?
为何不在合同里写明“豪车理赔需额外审查条款”?
2. 耗死你的拖延战术:4个月足够孕育一个新生儿,却不够保险公司完成调查。
参考同类案件,有地方监管机构明确规定“车险赔付调查不得超过30天”,而魏先生遇到的却是无止境的推诿。
更讽刺的是,保险公司把皮球踢给警方,而警方连立案程序都没启动,这出“双簧戏”唱得车主维权无门。
3. 暴露行业潜规则:这起事件揭开了保险业的灰色逻辑——保费越高客户反而越难获得赔付。
毕竟价值400万的宾利修个灯就抵得上普通家庭一年收入,因此一些保险宁愿花10万进行长达数月的不必要调查,也不愿痛快地支付70万元,因为只要拖到客户放弃或提起诉讼,就能省下真金白银。
这种“店大欺客”的算盘,该受到重锤监管!
魏先生的宾利能否获赔尚未可知,但这起事件狠狠扯下了一些 insurance 公司的遮羞布。
当我们每年缴纳的钱变成空文,当紧急关头最该出现保障成为扯皮大战,我们除了发视频曝光别无选择。
这里想问问 insurance 公司:如果每个客户都要自证清白,你们存在意义究竟是什么?
互动话题:你遇到过 insurance 理赔难的问题吗?
你觉得豪 car 保险该特殊对待吗?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如果点赞超过500,我们将深度揭秘 insurance 行业十大拒赔套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