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汽车与16家头部车企共同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时,整个汽车产业链都为之一振。这场由国务院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引发的变革,究竟是打破170天超长账期的行业革命,还是又一场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让我们深入剖析理想汽车背后的供应链管理正在经历的真实变革。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存在着惊人的账期鸿沟。国内车企平均账期高达170天,部分甚至超过240天,远超国际40-70天的水平。这种"以账期换利润"的模式,让供应商陷入"降价15%+延长账期"的双重压榨,中小企业净利润率从9%骤降至3.8%。理想汽车等企业的60天承诺,表面看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实则是一场供应链权力的再分配。
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指出,缩短账期每年可释放数千亿现金流,这将重构整条价值链。理想汽车若能兑现承诺,其供应商将减少高息贷款依赖,转而将资金投入研发创新,最终形成"供应链健康→整车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的良性循环。这种转变倒逼车企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北汽、上汽已明确禁用商业汇票,以现金支付保障供应链权益。
但现实远比承诺复杂。多位供应商透露,部分车企通过拖延验收、强制承兑汇票等手段变相延长账期。理想汽车等新势力面临双重挑战:既要优化库存管理应对现金流压力,又要避免步房地产行业后尘。数据显示,若严格执行60天账期,部分车企需瞬时释放上千亿现金流,这对利润率仅3.9%的企业堪称釜底抽薪。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章弘认为,账期规范将加速行业洗牌。优质供应商会优先服务理想汽车等诚信车企,而弱势品牌若无法优化现金流将面临淘汰。这场变革正在推动产业链从零和博弈转向协同共生。理想汽车若能建立透明化的支付流程,明确从交货日开始的账期计算标准,将赢得供应链的深度信任。
数字化或许是最佳破局之道。如能将采购订单、物流签收、验收确认全流程上链,理想汽车可从根本上杜绝人为拖延。行业协会建议搭建供应链票据贴现平台,这正是理想汽车可以发力的方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不给钱不发货"原则,也为车企敲响警钟:当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计。
理想汽车的60天账期承诺,本质是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颠覆性创新。若执行到位,将实现三重跃迁:增强产业韧性减少断供风险,推动竞争逻辑从拼价格到拼技术,提升全球竞争力建立制度优势。这场始于账期的革命,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但承诺只是第一步,唯有建立可验证的执行机制,理想汽车才能在这场供应链变革中真正引领行业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