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天寒地冻的,很多人钻进车里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赶紧把暖风打开,恨不得让热气瞬间包围自己。
这个想法当然可以理解,毕竟谁也不想在个移动的冰柜里开车。
但是,这看似简单的开暖风动作,里面其实有不少学问。
如果操作不对,不仅车里暖和得慢,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多花冤枉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冬季汽车暖风的正确使用方法,从头到尾给大家说明白,让您的爱车在冬天真正成为一个温暖又安全的移动小家。
首先,咱们得聊聊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冬天开暖风,到底会不会增加油耗?
对于咱们现在路上跑的大部分汽油车来说,答案是几乎不会。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反直觉,但道理其实很简单。
汽车的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出去,发动机就会过热“开锅”。
在夏天,这些热量主要通过冷却系统和散热风扇排到空气中,可以说是一种被“浪费”掉的能量。
而到了冬天,汽车工程师们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些“废热”。
他们设计了一套系统,让发动机的冷却液流经一个叫做暖风水箱的部件,这个部件就在咱们的仪表台后面。
当您打开暖风时,鼓风机就会把空气吹过这个滚烫的暖风水箱,加热后的空气再通过出风口送到车厢里。
整个过程,发动机只是把本来就要产生的热量分了一部分给您取暖,它本身的工作负荷并没有增加,所以从原理上讲,开暖风是不额外消耗燃油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需要注意,那就是空调控制面板上的“A/C”按钮。
这个按钮是空调压缩机的开关,它的作用是制冷。
夏天我们开冷气,必须按下它。
可到了冬天,如果您在开暖风的同时,不小心也把这个A/C灯点亮了,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就等于您的车在一边利用发动机的热量拼命制暖,另一边空调压缩机又在启动工作,消耗着发动机的动力去制造冷气。
这一冷一热在系统内部“打架”,不仅会让车里暖和起来的速度变慢,更重要的是,驱动压缩机是需要实实在在消耗燃油的。
这就造成了一边取暖一边制冷的尴尬局面,白白浪费了您的汽油。
所以,冬季用车取暖的第一条铁律就是:打开暖风前,先检查一下,确保A/C按钮是关闭状态,让那个小灯熄灭。
说完了费不费油的事,咱们再来说说开暖风的时机。
很多朋友,尤其是一些急性子,习惯一上车点着火,就立刻把暖风开关拧到最大。
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可以说是“欲速则不达”。
您想,汽车经过一夜的停放,发动机和冷却液都是冰冷的。
在刚启动的几分钟内,发动机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让自己升温,达到一个最佳的工作温度,这个过程我们通常叫“热车”。
如果您在这时候就打开暖风,鼓风机吹出来的只能是外面本就寒冷的空气,对着人吹只会让人感觉更冷。
更重要的是,您这样做相当于提前把发动机好不容易产生的那一点点热量给“抢”走了,这会延长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的时间。
而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行的效率是比较低的,为了尽快升温,行车电脑会指令喷油系统多喷油,所以,过早开暖风反而会在无形中增加那么一点点油耗,得不偿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启动车辆,让它正常行驶起来,同时观察仪表盘上的水温表。
等水温表的指针慢慢爬升到中间位置,通常是90摄氏度左右,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分钟,或者您开出去一两公里路。
这时候,说明发动机已经热起来了,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热量了,您再打开暖风,吹出来的就是舒服的热风了。
时机掌握好了,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这里面也有技巧。
首先是风向的选择,很多人习惯对着脸吹,觉得这样来得快,其实这是最不科学也最不舒服的方式。
热空气的物理特性是密度小,会自然上升。
所以,最有效的加热方式,是把出风模式调到吹脚,或者吹脚和吹前挡风玻璃的组合。
当热风从脚下吹出后,会自然地向上流动,逐渐加热整个车厢的空气,形成一个从下到上的热循环,这样车内温度会升得更均匀,也更持久,真正做到“脚暖全身暖”。
如果直接对着面部吹,热风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让人口干舌燥、眼睛发干,而且长时间被热风直吹头部,还容易让人犯困,影响驾驶安全。
其次是内外循环的运用。
刚上车时,车内充满了冷空气,并且含有较多的湿气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
这时候,建议先打开“外循环”模式,让车内外空气进行交换,把车内的污浊湿冷空气排出去。
运行两三分钟后,等车内温度开始稳定上升,再切换到“内循环”模式。
内循环可以阻断车外冷空气的进入,只加热车内已有的空气,这样升温速度会更快。
但是,要特别提醒大家,不能长时间使用内循环。
因为车厢是一个密闭空间,时间长了,车内的氧气含量会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容易导致驾驶员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切换几分钟外循环,给车里换换新鲜空气,保证头脑清醒。
对于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车主来说,冬季开暖风则是一个需要精打细算的事情。
因为电动车没有发动机这个“免费热源”,取暖完全依赖电池的电量。
无论是通过电热丝加热还是更高效的热泵系统,都会显著增加电耗,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
根据一些测试数据,在零下10度的环境中,全程开启暖风可能会让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减少20%到30%,这对于本就有“续航焦虑”的车主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电动车主过冬,要学会一些节能小技巧。
比如,如果家里有充电桩,可以在出门前,利用车辆的远程控制功能,在插着充电枪的情况下提前预热车厢。
这样消耗的是电网的电,而不是电池的续航。
上车时,车内已经很暖和,电池也得到了一定的预热,对行驶更有利。
在行驶过程中,可以优先使用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功能,因为这些是接触式加热,相比于加热整个车厢的空气,它们的能耗要小得多,体感升温也很快。
最后,也是最需要强调的一点,关乎生命安全,那就是绝对不可以在紧闭车窗的燃油车内,长时间怠速开着暖风睡觉。
每年冬天,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一氧化碳中毒悲剧报道。
车辆在原地怠速运转时,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这种气体无色无味,但毒性极强,是名副其实的“无声杀手”。
当车辆静止时,这些废气很容易通过空调系统的进风口或者车身的缝隙,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车厢内部。
如果在密闭的车厢内睡觉,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导致缺氧,直至失去生命。
所以,请大家一定牢记,哪怕只是想在车里打个盹,也必须把车窗留出一条缝隙来保证空气流通,并且尽量选择在开阔通风的地方停车。
为了那一时的温暖,冒生命的危险,是绝对不值得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