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
瑞驰R5就这么来了,起手一个7.89万,直接把牌甩在了五菱和长安的脸上。
这感觉,就像你在村口打着“斗地主”,突然来了个戴金丝眼镜的哥们,反手掏出一副德州扑克,问你:“玩不玩?”
你瞅瞅那张脸,封闭式前脸配个C字大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新势力又喝多了,非要在微面界搞个“先锋艺术”。
这玩意儿要是晚上开过来,我估计得愣半天神,琢磨着是拉了一车白菜,还是拉了一车程序员。
这就怪了,一个纯正的“回本利器”,一个天生就该在泥潭里摸爬滚打的家伙,突然开始跟你聊设计、谈理想了。
瑞驰EC75那个憨厚老实的哥哥还在工地上搬砖呢,这边弟弟瑞驰R5已经穿上西装,开始混迹CBD了。
但这身西装底下,藏着的还是那颗拉货的心。
7立方米的货厢,180度对开的尾门,开口一米多的侧滑门……这些参数,就像是刻在骨子里的DNA,明明白白告诉你:别装了,你就是个干活的命。
所以这事儿就变得特拧巴。
瑞驰到底想干嘛?
你看啊,它的高配版,CLTC续航干到了338公里,快充号称18分钟能从20%干到80%。
这数据,简直是给那些跑城配的师傅们量身定做的“大力丸”。
中午扒拉两口饭的功夫,车“满血复活”,下午又能多跑两趟,多挣的钱比盒饭贵多了。
这笔账,谁都算得明白。
可要命的是,想吃这颗“大力丸”,你就得付出代价。
那块15.6英寸的中控大屏,还有那个听起来很唬人的L2级辅助驾驶,都捆绑在高配车型上。
我脑子里已经有画面了:一个刚创业的小伙,贷款买了台顶配瑞驰R5,开着集成式巡航,在晚高峰的环路上缓缓蠕动,旁边开五菱的大叔一脚油门,早就拐进小路送完货开始刷短视频了。
这叫什么?
这就叫“错位打击”,只不过打击的对象,可能是自己的用户。
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他的每一分钱都要砸出回响。
你让他多花几万块,去买一个可能一年都用不上几次的“自动跟车”,和一个大到可以看电影却没时间看的屏幕?
他会觉得你脑子瓦特了。
对他来说,最性感的配置,永远是“耐用”和“省钱”。
所以瑞驰R5这台车,浑身都透着一股矛盾感。
它像一个拧巴的文艺青年,既想下海经商赚大钱,又放不下身段,非要跟人聊诗和远方。
它一边用超大的货厢和超快的充电速度,去讨好那些最务实的传统用户;一边又用科技感十足的内饰和智能配置,去勾引那些对生活品质有那么一丢丢幻想的新生代创业者。
结果呢?
很可能两头不讨好。
老用户会觉得:“花里胡哨,净整些没用的。”
新用户可能会想:“底子不还是个微面吗?我为啥不多加点钱买个正经SUV?”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话说绝了。
市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哪个角落里,就藏着一群“非主流”的需求。
也许,就真的有那么一帮人,他们需要一台既能拉着团队跑业务,又能周末带着家人去露营的车;他们既需要工具车的实用性,又无法忍受工具车的廉价感。
瑞驰R5的6座客运版,瞄准的,可能就是这片无人区。
它在赌,赌这个市场足够大,大到可以容下它这种“四不像”的存在。
说到底,瑞驰R5不是来跟谁拼命的,它是来“搅局”的。
它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把乘用车的理念强行注入到商用车的躯体里,创造出了一个缝合怪。
这个怪物的未来,谁也说不准。
它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暴毙,也可能会意外地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物种。
而这,也正是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缩影。
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人摸到了金子,有人摸到了一脚烂泥。
至于瑞驰R5摸到的是什么,咱们不妨泡杯茶,慢慢看。
反正这戏,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