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商亏损严重,新能品牌表现好,售后成主要利润来源

任何行业只要被冠上“生存状况调查”这个高大上的名称,结论非死即伤。汽车经销商,昔日威风凛凛,如今已经站在了“前赴后继掉坑里”的队伍前排。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这份报告,说是调查,其实更像是一次大型生死考验,九百多份问卷背后,是一地鸡毛的日常真实。

我们总觉得中国人买车,是件比买菜还容易的事。政策一哼,补贴一加,消费就“温和回暖”。这回暖吧,千万别被“温和”两个字迷了眼。所谓温和,不过是一锅即将沉底的清水里冒了几个泡,总算没彻底冷死;但水底下,价格大战正在打得昏天黑地,经销商们已变成了“刀山火海自愿选手”,活下来都是功夫。

今年上半年,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的,仅有30%。剩下那些没完成的,并非抱着打酱油的心态,而是真的被市场里各种花式“价格倒挂”给卷没了。零售价低于进货成本——这不是倒贴送车,是自带回血功能的亲妈。新车直接亏本,相当于把钱塞进每一辆车的后备箱,一边按喇叭一边送走。难怪满意度一路下滑,比消毒水味还杂陈。

汽车经销商亏损严重,新能品牌表现好,售后成主要利润来源-有驾
汽车经销商亏损严重,新能品牌表现好,售后成主要利润来源-有驾

合资品牌曾经是合家欢,如今也是举步维艰。豪华品牌凭借天赋异禀与贵族血统,稍微喘口气,但也只是小幅领先,远没有之前的神话光环。自主品牌则在废墟上寻求一丝希望,可惜风口之上并不能阻挡地心引力。

亏损,成了今年的年度二字。调研数据显示,亏损的经销商接近53%。换句话说,每两家里,一家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流血。盈利的只有30%,还不如股市中的妖股罕见。剩下那17%,你问他们是怎么持平的,他会瞪着你:“不亏,不赚,不敢动。”这经营,不只是拼智商,还在拼肾上腺素和心理韧性。

倒是新能源独立品牌,在众人泥沙俱下的时候,表现得像小仙女。亏损比例34%,盈利占比43%,简直是碧海蓝天中的几块礁石。对比传统燃油车品牌,亏损比例接近六成,盈利占比仅25%,可见新老交替,造车江湖已经变天。

新车销售做的是倒贴,毛利直接为负——-22%。这条数据可以直接当吊灯挂在行业门口,迎来送往全是亏损。唯一的摇钱树是售后服务,贡献了64%的毛利,堪称车企最后的快乐源泉。金融保险业务毛利也有36%,可惜前几年拉动得太猛,如今已呈疲态——资本的盛宴总归是短暂的。

经销商直言不讳地把锅甩向主机厂。考核任务如同期末考试,年年升级,月月加料。配件价格始终高企,任务量不会减少,反而层层递进。盈利空间像裤腰带,越勒越细,还得天天笑脸相迎。如此操作,不亏才是见鬼。

行业已进入“尬演”模式。表面上是报表数据的激烈比拼,背后却是实打实的人在咬牙硬撑。某些经销商早已变成了半截真空管,有流量没利润,卖车还要承担口碑与政策风险。能挺住的人,不一定优雅,只是身手更快;倒下的,则像被超载的马达,一声闷响之后,再也开不起来。

归根到底,这场持久战讲究的已不是经营智慧,而是对抗失血速度。面对主机厂的压榨式考核、供应链价格拉锯、用户需求变迁、营销政策变化,谁能在这个战场多撑一天,谁就多赚一天喘息。一场荒唐的价格战,把所有玩家打成了高阶苦行僧,靠售后和金融业务维持最后的荣光。

汽车经销商亏损严重,新能品牌表现好,售后成主要利润来源-有驾

经销商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明白了什么叫“以小见大”:一辆车背后,是万千个账本的血与泪,是政策博弈的隐秘现场,也是中国制造业周期波动的实况回放。他们或许早已失去了华丽辞藻,只剩下沉默的数据,和一根坚韧的筋:不倒下,就能活下去。

或许,最后谁都不会赢。有的人靠售后捡点边角料,有的人守着金融保险过冬,更多的人在遥望下一个周期,等寒流过去。行业改变,市场洗牌,赢家可能只是那张还没被抽走的椅子。眼下,所有经销商的共同信念是——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汽车经销商亏损严重,新能品牌表现好,售后成主要利润来源-有驾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