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痛恨自动启停,三大坑点曝光,谁用谁后悔

咱们今天来聊一个车上挺有意思的配置,就是那个叫“自动启停”的功能。

现在您要是去买辆新车,销售顾问十有八九会把这个功能当成一个亮点来介绍,说它怎么怎么省油,怎么怎么环保,听起来特别高科技,好像没这个功能车子就不够档次似的。

一开始,大家也确实觉得新鲜,毕竟是个新玩意儿,感觉挺高级的。

老司机痛恨自动启停,三大坑点曝光,谁用谁后悔-有驾

可是时间一长,风向就全变了,很多开了很多年车的老司机,现在上车后的第一个习惯动作,就是伸手去把那个自动启停的按钮给关掉。

这就让人纳闷了,一个厂家号称能省钱的好东西,怎么就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累赘”了呢?

这里面的门道,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自动启停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

就是当你的车因为等红灯或者堵车完全停下来的时候,行车电脑就会控制发动机自动熄火。

然后当你准备再次起步,脚一松开刹车踏板,或者轻轻碰一下油门,发动机就又会瞬间被点燃启动。

厂家的初衷是好的,他们认为车辆怠速,也就是停着不走但发动机还着着火的时候,是在白白烧油,既浪费钱又不环保。

通过自动启停,把这段时间的油耗给省下来,积少成多,不就是一笔可观的节省吗?

这个理论听起来无懈可击,但在咱们日常实际的用车环境里,这套理论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最大的一个争议点,就是它到底省不省钱。

厂家宣传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个功能能节省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燃油。

听起来不少,但咱们得算一笔细账。

有专门的机构在国内典型的城市拥堵路况下做过测试,结果显示,对于大部分天天在城里上下班通勤的人来说,自动启停一年忙活下来,最多也就省下价值两三百块钱的汽油。

这个数字,跟我们想象中的“省出一大笔”可差得太远了。

关键问题在于,为了实现这微不足道的节省,我们付出的代价可不小。

自动启停系统对车辆的硬件,特别是电瓶和启动机,提出了高得多的要求。

老司机痛恨自动启停,三大坑点曝光,谁用谁后悔-有驾

普通汽车用的铅酸电瓶,换一个大概三五百块钱。

而带有自动启停功能的车,必须使用一种叫做AGM或者EFB的增强型电瓶,这种电瓶能承受更高强度的频繁充放电。

它的成本可就高多了,换一个通常要一千块钱往上,贵的甚至要两千。

而且,由于发动机一天之内要熄火、启动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电瓶的损耗速度远超普通车辆,寿命也可能会更短。

咱们就算它和普通电瓶寿命一样长,四年换一次,光是换电瓶的差价就七八百块,辛辛苦苦省下的那点油钱,一下子就全搭进去了,甚至还得自己再掏腰包。

除了电瓶,启动机也是个“受害者”。

普通家用车,启动机设计的使用寿命大概是五万次左右,正常开的话,用到车子报废可能都坏不了。

但有了自动启停,这个启动次数就得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早晚高峰的市区里开一趟,发动机启停个几十次是家常便饭。

这样一来,启动机的磨损就被急剧加速了,它从一个长寿命部件变成了一个消耗品。

一旦需要更换,一个加强型的启动机,又是上千块的开销。

这么一算,这笔经济账就非常清楚了,为了每年省下两三百的油钱,却要承担未来数千元的维修更换成本,这怎么看都像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如果说经济上的不划算我们还能忍,那么驾驶体验上的糟糕感受,是很多人选择关闭它的直接原因。

自动启停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发动机重新启动那一瞬间的抖动和延迟。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你在路口等红灯,绿灯亮起,你抬起刹车准备平稳起步,结果车子并没有立刻走,而是先猛地一哆嗦,伴随着发动机“轰”的一声咆哮,车身会有一个明显的闯动感,然后才往前走。

这种感觉非常不线性,很不舒服,开起来就像一个新手司机,因为油离配合不好导致车辆熄火后,手忙脚乱地重新打火一样,既尴尬又破坏了驾驶的流畅感。

老司机痛恨自动启停,三大坑点曝光,谁用谁后悔-有驾

在走走停停的严重拥堵路段,这种糟糕的体验会被无限放大。

前车往前挪动一米,你松开刹车,发动机启动;你刚跟上,前车又停了,你踩下刹车,发动机又熄火。

如此反复,整个人和车都在不停地启停、抖动中煎熬,车里的乘客也会被晃得很难受,感觉像在坐一台老旧的拖拉机。

对于追求平顺驾驶感受的司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它粗暴地打断了驾驶的节奏感。

除了这些,在某些特殊场景下,自动启停还会带来舒适性的下降和安全上的隐患。

比如大夏天,车里开着空调,本来凉风习习很舒服,结果一等红灯,发动机熄火了,带动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没了,空调也就跟着不制冷了,出风口吹出来的风很快就变成了热风,车里瞬间像个蒸笼。

冬天也是一样,暖风正吹得热乎,发动机一停,热水的循环也慢了,吹出来的风就变凉了,这对于北方地区的司机来说尤其难受。

更严重的是安全问题。

比如在雨天通过有积水的路面时,这是所有司机都非常谨慎的时刻。

如果积水深度比较大,车辆万一在水中熄火,水就有可能从进气管被吸入发动机。

这时候有经验的司机是绝对不会再次尝试点火的,因为这会导致发动机严重损坏。

但自动启停系统可不懂这个,它只会判断车辆停下了,然后“尽职尽责”地帮你自动启动发动机。

这一启动,就会强行把水吸进气缸,造成活塞连杆弯曲断裂,发动机直接报废,维修费用高得吓人。

还有在停车入库这种需要精确控制车速和距离的慢速挪车时,你可能只是想稍微停顿一下调整方向,结果它给你熄火了,你再一动,它又突然启动往前一窜,非常容易导致剐蹭和碰撞。

说到底,自动启停这个技术本身没有错,它在欧洲诞生和普及,是因为那里的交通状况和我们有很大不同,堵车不那么频繁,红灯时间也相对固定,所以它的工作逻辑在当地是比较适用的。

但当它被原封不动地搬到我们国内这种车流密度极大、路况复杂多变的“中国式堵车”环境中时,就显得水土不服了。

它就像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机器人,无法理解现实路况的复杂性,所以才造成了这么多问题。

其实,如果厂家能把这个功能做得更智能化一些,比如允许用户自己设置熄火的等待时间,或者通过导航和摄像头来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真正的拥堵路段,从而自动暂停该功能,相信体验会好很多。

但在那之前,对于大多数每天在城市里奔波的司机来说,上车就关掉它,确实是一个保护自己钱包和驾驶心情的明智之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