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的痛:50万买的冷门宝马X4,5年后只卖10万,这教训太扎心!
去年夏天,我把开了五年的宝马X4开到二手车行。销售绕着车转了两圈,敲了敲车门说:"哥,这车现在也就十万出头,还得是看您面子上给友情价。"我站在车边听着,手搭在车门把手上没动——这车当年落地56万,五年才开了六万公里,原版原漆没事故,说真的,我以为怎么也能卖二十来万。
买X4那会儿是2020年,我在4S店被销售带着看了半个月车。当时就想买个看着精神点的SUV,销售拍着胸脯说:"X4是进口的,比国产X3精致,溜背造型多洋气,开出去谁不多看两眼?"我被他说得心动,咬咬牙刷了卡。提车那天特意洗了三遍,方向盘套、座椅垫全换成真皮的,连钥匙包都是定制的字母刺绣——那时候觉得,这钱花得值,毕竟开着体面。
可谁知道体面不顶用啊。头两年还好,每次加油都加98号,保养去4S店,洗车都挑最贵的精洗。但从第三年开始,麻烦事儿就来了。有次发动机报警灯亮了,我去4S店查,师傅说要等进口配件,等了半个月才修好,光工时费就花了八百。去年想换个前保险杠,问了三家修理厂,都说X4的件不好找,最后还是托朋友从天津调货,运费就掏了三百。
最头疼的是卖车。今年家里添了娃,七座MPV更实用,就想把X4出了。先问了熟人介绍的车商,对方拿仪器检测完直摇头:"哥,这溜背造型现在年轻人不稀罕了,X3的销量比X4多一倍不止,您这车要是X3,我能给您多报三万。"后来又跑了俩二手车平台,挂了一周就收到三条消息:"大哥,能便宜点不?这车型太冷门了,我们收了都不好卖。"
现在再看当初的选择,真像喝了迷魂汤。销售说的"进口品质"其实没差多少,X3和X4用的都是同一条生产线,内饰材质、底盘调校差不多,就差了个溜背造型。可就是这点差别,让X4的保值率比X3低了整整百分之二十。我有个同事五年前买的X3,同样里程,前阵子卖了十八万——比我这X4多赚了整整八万。
现在算是明白了,买车不能光看颜值。尤其是豪华品牌,冷门车型就像商场里的限量款衣服,当时觉得特别,过两年想转手都难。你看马路上跑的,十辆宝马SUV里有八辆是X3、X5,X4这种轿跑SUV,十个里面都见不着一辆。保有量低了,配件贵、维修难、二手车商压价,吃亏的还是自己。
那天跟发小喝酒,他拍着我肩膀说:"早跟你说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咱买车图的是实用、好修、保值。你看我那X3,去年换车直接抵了十八万,比你多卖八万块,够加多少年油了?"我只能干笑——确实,当初被"进口""个性"冲昏了头,现在想想,普通家庭买车,不就图个省心吗?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