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巨头现代起亚,为何在中国市场遇冷?

想当年,现代起亚在全球汽车市场叱咤风云,销量仅次于丰田、大众,稳坐“探花”位置。然而,风水轮流转,这位曾经的汽车界巨头,在中国市场却混得“惨不忍睹”,年销量仅40万辆,市场份额不足1%,连比亚迪的单月销量都比不上。这究竟是为何呢?

技术“双标”,伤了消费者心

在北美市场,现代起亚是安全标杆,索纳塔标配2.0T+8AT,碰撞测试成绩优异。然而,到了中国市场,同一款车却被“阉割”成1.5T+7速干式双离合,碰撞成绩也大打折扣。当中国消费者质疑这种“区别对待”时,韩方高管却辩解“中国路况不同”,这种傲慢的态度直接导致口碑崩盘,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工业垃圾”“区别对待”的骂声。

韩系巨头现代起亚,为何在中国市场遇冷?-有驾

电动化转型慢半拍,错失良机

现代起亚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明显慢了半拍。2020年就发布的E-GMP纯电平台,IONIQ 5在欧美市场大获成功,但中国消费者却要等到2025年才能见到实车,且定价高达40万。彼时,比亚迪DM-i已屠榜三年,小米SU7都标配激光雷达了。现代起亚的电动战略,就像“恐龙反应”,等陨石砸到头上才想起来跑,错失了抢占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良机。

死抱“性价比”标签,被自主品牌反杀

韩系巨头现代起亚,为何在中国市场遇冷?-有驾

十年前,伊兰特、K5凭借“高配低价”横扫中国市场。然而,韩系车却沉迷于此无法自拔。当比亚迪秦PLUS把混动门槛砍到9.98万,吉利银河用8155芯片智能座舱碾压合资车时,现代ix35却还在靠降价到10万内续命。低价策略如同吸毒,短期提神,长期要命,终品牌被钉死在低端市场。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如今,现代起亚终于慌了,北京现代狂招经销商,仓促推出中国特供电动车“艾尼氪”;起亚连夜抱华为大腿求装鸿蒙座舱。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中国电动车渗透率已破50%,蔚小理年销超20万辆,留给韩系车的翻盘时间,恐怕只剩“ICU抢救窗口期”。

韩系巨头现代起亚,为何在中国市场遇冷?-有驾

残酷真相:自作孽不可活

不是中国市场抛弃了韩系车,而是韩系车自己放弃了中国市场。当一家车企把“全球战略”当成忽视本地化的遮羞布时,它的溃败早已注定。现代起亚的衰落,归根结底,是自己把自己作没了。它曾有机会站稳脚跟,可它选择了“特供减配”;它曾可以拼一拼,可它偏端着,觉得可以等大家烧的没钱了,再加入;它曾是许多消费者的“退而求其次”,可现在,消费者真的没要再退一步了。

韩系巨头现代起亚,为何在中国市场遇冷?-有驾

结语

现代起亚的衰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汽车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立足,就须重视本土化,尊重消费者,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