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奥迪发布了一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叫Q6L e-tron。
大伙儿一听,奥迪出新车,还是纯电的,心里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又是哪个烧油的车改的吧?
是不是换了个壳子,把发动机掏出来,塞块电池进去就完事了?
毕竟,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车这块儿,之前给人的印象总有点跟不上趟。
但这次情况好像真不一样了,因为在这台新车的介绍里,反复出现了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华为。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了,一向以技术自傲的德国奥迪,怎么会把自家这么重要的一款新车的“智能大脑”,交给一家中国公司来做?
这背后到底是啥情况?
是德国人想通了,要找个最懂中国路况的“本地向导”,还是说,咱们中国的技术,已经厉害到让这些国际巨头都不得不佩服,主动上门来合作了?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就从这台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说起,那就是它的智能驾驶系统。
过去我们开过的或者听说过的那些进口豪华车,它们的驾驶辅助功能,在中国复杂的马路上,总感觉有点水土不服。
就好比一个外国友人,虽然会说几句中文,但你让他去挤早高峰的地铁,或者在胡同里找个没门牌号的馆子,他肯定晕头转向。
以前的BBA智驾就有这种感觉,规矩的路上还行,一到车流人流混杂的地方,就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点“傻”。
奥迪这次是下了狠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没有自己硬着头皮搞,而是直接找到了华为,深度合作开发了一套叫“乾崑”的智驾系统。
这套系统厉害在哪呢?
它给车子装上了两颗激光雷达。
咱们可以通俗地理解,激光雷达就像是蝙蝠的回声定位,能非常精确地感知周围物体的形状、距离和速度,而且不受光线影响,晚上和白天一样好用。
装一个已经很厉害了,Q6L e-tron直接装了俩,相当于在车头两侧各安了一双“火眼金睛”,视野范围更广,看得更清楚,几乎没有死角。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玩意儿要是下雨下雪,或者沾上泥点子,不就成了摆设吗?
人家早就想到了,给这俩“眼睛”配了自动清洗和加热的功能,随时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有了这么强大的硬件基础,它才能实现“无图城市NOA”功能。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就算去一个它没去过的城市,没有提前下载好高精度地图,它也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样,自己看红绿灯、认路牌、躲避行人和电动车,带着你在城市里穿行。
这对于咱们国内这种天天有新路、处处在修路的状况来说,简直太实用了。
还有那个全场景智能泊车,不管是侧方停车、倒车入库,还是那种七拐八绕的奇葩车位,它都能自己搞定,对于很多新手司机或者停车困难户来说,这绝对是个福音。
可以说,在开车智能化这方面,奥迪牵手华为,一下子就从班里的中等生,变成了名列前茅的尖子生,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说完了“怎么开”,咱们再聊聊电动车主最关心的两个问题:跑得远不远,充电快不快。
这也是很多人对电动车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
奥迪Q6L e-tron这次用上了最新的800伏高压平台技术。
这个800伏可能听着有点玄乎,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给手机充电,你用普通的5瓦充电头和用几十瓦的快充头,速度肯定不一样。
这个800伏,就相当于给汽车充电用上了“超级快充”。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充电10分钟,就能跑294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你跑长途,进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功夫,车的电就充进去一大半了,足够你跑到下一个目的地,完全不会有那种看着电量往下掉心慌的感觉。
而且它充满电一次能跑765公里,这个续航水平,基本上和加满一箱油的燃油车差不多了,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都绰绰有余,“里程焦虑”这个词可以彻底从字典里划掉了。
更聪明的是,它还有一个叫“Bank Charging”的技术,考虑到现在国内还有很多充电桩不是最新的800伏标准,这项技术能让车子的电池自动适应,就算在老一点的400伏充电桩上,也能实现比普通电动车更快的充电速度。
这种不挑食的特性,让它在现实使用中变得非常方便。
当然,作为一台豪华车,光聪明、跑得快还不够,还得结实、安全。
这一点上,奥迪作为百年老厂,底子还是非常硬的。
这台车的车身结构,用了很多潜艇上才会用的高强度热成型钢,最关键的部位,强度高得吓人,号称是同级别纯电车里最硬的。
这就好比给车里的乘客造了一个极其坚固的“安全屋”。
对于大家都很担心的电池安全问题,它也做了特别设计。
它的电池包内部结构像个蜂窝,把每一节小电池都隔离开来,并且有严密的温控系统。
万一,只是说万一,有一节电池出了问题,热量也会被牢牢锁住,不会影响到旁边的电池,从根源上避免了电池起火蔓延的风险。
还有一个小细节特别值得一提,就是它的门把手。
平时为了好看和降低风阻是隐藏起来的,但如果发生碰撞事故导致全车断电,门把手内部的纯机械装置会把它弹出来,方便外面的人第一时间打开车门救人。
这些在看不见的地方下的功夫,才真正体现了一个豪华品牌的责任心。
最后,我们看看这台车坐进去、开起来的感受。
毕竟车是用来享受的。
将近3米的轴距,让后排空间非常宽敞,坐进去可以轻松翘起二郎腿,座椅还能电动调节角度,长途旅行也不会累。
车里的三块大屏幕加上抬头显示,科技感十足,副驾驶座前面也有一块专属的娱乐屏,坐车的人也不会无聊。
音响用的是顶级的B&O,还在头枕里也装了扬声器,听音乐就像置身于音乐厅现场。
为了让中国消费者喜欢,设计师还专门给它设计了会发光的前脸格栅,晚上解锁车辆时,大灯还能在地上投射出三米长的动态光毯,仪式感满满。
这些设计,都说明奥迪这次是真正在用心研究中国市场的喜好。
它不仅仅是把一台德国车卖到中国,更是联合中国的智慧,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了一款真正接地气、懂需求的产品。
这不仅仅是一台新车的发布,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这种中外技术深度融合、互相成就的新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