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正在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朋友们,特别是对增程式电动车感兴趣的人,心里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疙瘩:那就是所谓的“亏电”问题。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或者亲身体验过,一辆增程式汽车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时候,开起来那叫一个安静、平顺,提速也快,完全就是一台纯电动车的享受。
可一旦电池电量用得差不多了,发动机启动介入发电,情况就可能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车子开起来不仅感觉动力有点跟不上,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也变得明显,油耗甚至比一些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高。
这种从“优雅绅士”秒变“咆哮大汉”的落差感,让很多人对增程式技术又爱又恨,也成了整个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过,就在大家还在为此纠结的时候,广汽集团站了出来,发布了一项名为“星源增程”的新技术,其核心是一个听起来很智能的“AI能量管家”。
他们宣称,这个新系统能够彻底解决增程车的亏电烦恼,这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又一次的技术宣传呢?
咱们得先弄明白,为什么增程式汽车在电量低的时候会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其实原理很简单,增程式汽车本质上还是一台用电驱动的汽车,它的车轮始终是由电动机来转动的。
那台汽油发动机的角色,不是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一个“专职发电机”。
电量充足时,电池给电动机供电,发动机就歇着,所以体验很好。
当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的阈值时,这位“专职发电机”就必须上班了。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过去的能量管理系统不够聪明。
比如,当你需要急加速或者爬一个很长的陡坡时,电动机需要巨大的瞬时功率,而此时电池又没多少电,所有的压力就都给到了这台正在发电的发动机身上。
它既要拼命发电来满足电动机的“大胃口”,可能还得抽空给亏空的电池补一点电。
一心二用,还要超负荷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发动机只能在高转速下声嘶力竭地运转,噪音和振动自然就大了,而且这种工况下的燃油效率极低,油耗飙升也就不奇怪了。
广汽提出的解决方案,概括起来就是“开源”和“节流”四个字,但这背后是一整套智能化的逻辑。
首先说“开源”,就是从源头上让发电的能力变得更强、效率更高。
广汽对作为增程器的发动机本身进行了深度优化,让它在发电时的热效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就像是把一个漏风的旧式烧煤锅炉,换成了一个密封性好、燃烧充分的现代化燃气发电机组,同样烧一升油,能发出更多的电。
源头的水量充足了,后续的调配自然就有了底气。
而“节流”,则是想办法降低驱动电机的能量消耗。
通过改进电控系统和电机本身的设计,减少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确保发出来的每一度电都能更高效地转化为车辆前进的动力。
这就像是给家里换上了最新款的一级能效变频空调,制冷效果一样,但电费却省了不少。
当然,光有高效的硬件基础还不够,真正让这套系统产生质变的是那个被称为“AI能量管家”的智能大脑。
它才是整个技术的核心,它让“开源”和“节流”不再是孤立的两个环节,而是被有机地串联了起来。
这个智能管家有几个特别聪明的地方。
首先,它具备了“预判”能力。
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都是被动响应,等你踩下油门了,它才开始想办法分配动力。
而广汽的AI管家能够结合导航地图的大数据,提前“看”到你接下来要走的路。
比如说,你在导航里设定了目的地,系统分析后发现,你再开十分钟就要进入一段长达五公里的连续上坡路段。
这时候,它不会傻等到你开始爬坡、电池告急了才启动发动机。
它会在当前相对平坦、发动机负荷小的路段,提前、悄无声息地启动增程器,以最经济的转速运转,先把电池的电量补充到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
这样一来,等你真正开始爬坡时,电池里有充足的储备电量,可以从容地为电机提供大功率支持,整个过程平顺又安静,彻底告别了那种“临时抱佛脚”式的狼狈。
其次,这个AI管家还是一个会学习的“私人助理”。
我们每个人的驾驶习惯和通勤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开车比较激进,喜欢大脚油门;有的人则开车温和,追求平稳。
广汽的AI管家会通过车上的处理器,持续学习和记忆你的驾驶风格、你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路线特征。
时间一长,它就摸透了你的脾气。
它会为你量身定制一套最适合你的能量使用方案。
比如,系统知道你每天回家的最后一段路是小区里的低速行驶路段,它就会在之前的路程中智能规划,确保你开到小区门口时,电池里还保留着足够的电量,让你能以纯电模式安静地驶入地库,既避免了发动机在低速下启动的噪音扰邻,又实现了能耗的最低化。
这种“越开越懂你,越开越省钱”的体验,是过去的系统无法给予的。
再者,它在能量回收方面也做得更精细了。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车松开油门或者踩刹车时可以回收能量给电池充电,但这回收的力度是个学问。
力度太强,车子一减速就有明显的拖拽感,乘客容易晕车;力度太弱,回收的能量又太少。
广汽的AI管家利用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的交通环境。
比如它探测到你前方有车,并且车距正在缩短,它就会判断你即将减速,从而自动、平滑地增加能量回收的强度,既帮你辅助制动,又高效地回收了能量。
而当你行驶在前方无车的开阔道路上,它又会减小回收力度,让车辆能像燃油车一样自然地滑行,保证了乘坐的舒适性。
这种智能调节,让每一次减速都变成了一次恰到好处的续航补充。
最后,也是最考验技术功底的,是它在复杂路况下的瞬时动力分配能力。
城市驾驶中,路况瞬息万变,可能前一秒还在匀速行驶,下一秒就需要急加速并线。
在这种时刻,动力系统必须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最优选择。
广汽的AI管家能够以微秒级的响应速度,在成千上万种发动机和电池的功率分配方案中,瞬间计算出那个能耗最低、动力响应最快、同时振动和噪音最小的“黄金分割点”。
是让电池全力输出,还是让发动机辅助一把,或是两者以何种比例协同工作,它总能给出最佳答案。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增程车在需要动力时,发动机介入突兀、动力衔接迟滞的毛病,让油和电的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程度。
总的来看,广汽这套“星源增程”技术,特别是其“AI能量管家”,不再是简单地对硬件进行优化,而是通过强大的软件算法和人工智能,赋予了汽车一套会思考、会预判、会学习的“大脑”。
这标志着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正在从传统的硬件制造,向着更高维度的智能软件核心技术领域迈进。
它解决的不仅仅是增程车主的“亏电焦虑”,更是为那些既想享受电动驾驶的乐趣,又不想被里程焦虑束缚的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选择。
这项技术的普及,或许真的能让增程车摆脱过去的争议,成为新能源市场中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