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推千里浩瀚智驾,L3级智能驾驶依旧面临法规环境双重挑战啊?

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时刻!走进广汽星灵智行发布会的现场,仿佛置身于未来交通的入口。台上,广汽集团正式宣布启动国内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上市销售,并将推动业内首款L4前装量产车下线交付。而同一天,奇瑞的“猎鹰智驾”系统与极氪的“千里浩瀚H9”智驾方案也相继亮相,纷纷将L3量产的时间表锚定在2025至2026年。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更是在多个场合信心满满地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L3级别全场景自动驾驶的率先落地。长安汽车的天枢智驾也明确了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的目标。这一切,都清晰地传递着一个信号: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正从科幻走向现实,驶入千家万户的起点就在眼前!

L3:不只是“自动”,更是“责任”的跃迁

要理解车企们为何如此争先恐后地布局L3,得先明白它的意义何在。按照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L3(有条件自动驾驶)与大家现在熟悉的L2(组合驾驶辅助)有着本质的区别。

L2(辅助驾驶): 系统就像一位得力的助手,能在特定条件下(如高速路)帮你控制方向盘(横向)或油门刹车(纵向),甚至在某些场景下同时兼顾两者(比如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但驾驶员必须全程监控路况,随时准备接管。责任主体,始终是人类驾驶员。

极氪推千里浩瀚智驾,L3级智能驾驶依旧面临法规环境双重挑战啊?-有驾

L3(有条件自动驾驶): 在系统设计允许的特定场景和条件下(比如封闭的高速公路),它不再仅仅是“辅助”,而是能够独立、持续地完成全部驾驶任务。这时,驾驶员可以短暂地放松紧绷的神经,转移注意力(比如看看导航信息、喝口水),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最关键的是,在系统正常运行期间,驾驶责任暂时转移到了系统本身! 当然,当系统遇到无法处理的情况或即将超出运行范围时,它会清晰地向驾驶员发出接管请求,驾驶员必须及时响应。

这一从“辅助”到“有条件自主”的跨越,标志着人类驾驶角色的深刻转变,也对车辆的技术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车企亮剑:技术储备厚积薄发

各大车企敢于在2025年这个节点宣布L3量产,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是雄厚的技术积累和清晰的战略布局:

1. 算力奔腾: L3的核心是强大的“大脑”。极氪的“千里浩瀚H9”系统搭载双Thor智驾芯片,算力飙升到1400TOPS,芯片间通信近乎零延迟,确保决策的快速精准。岚图的鲲鹏L3系统则采用双旗舰智驾芯片,总算力同样超1000TOPS。小鹏G7更是直接定位为“第一款具有L3级算力的AI汽车”。这些强大的算力平台,让复杂的感知、融合、决策算法得以高效运行。

极氪推千里浩瀚智驾,L3级智能驾驶依旧面临法规环境双重挑战啊?-有驾

2. 感知升维: “看清世界”是自动驾驶的基础。L3普遍强制标配激光雷达,构建多传感器融合网络:

极氪H9方案配备了5颗激光雷达(1颗长距+4颗补盲)。

岚图鲲鹏系统拥有4颗激光雷达,配合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弹性波传感器和摄像头,形成了48+传感器的强大阵列。

这些传感器让车辆具备了在100米外识别15cm小物体、避让各类异形障碍物的能力,感知精度远超L2时代。

3. 决策与执行进化: 算力和感知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到车辆的精准反应上。

极氪推千里浩瀚智驾,L3级智能驾驶依旧面临法规环境双重挑战啊?-有驾

决策规划: L3系统运行着复杂的融合算法,能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精准预测和多路径规划。同时,冗余决策模块提供安全保障。

执行机构: 线控底盘成为标配。它用电信号取代机械连接,反应更快更精准。岚图的“青云底盘”不仅满足最高功能安全等级(ASIL-D),还具备后轮转向等功能,带来极致操控体验。

安全保障: 全栈冗余设计是L3的刚性要求。感知、算力、通信、制动、转向等关键系统都有备份方案,任何单一故障都不会导致失控,系统能无缝切换或安全停车。

4. 人机共驾新体验: L3不再是简单的开关,而是更智能的交互。系统需要清晰告知驾驶员当前状态,在需要接管时提供平稳、及时的提醒,让责任交接自然流畅。

法规护航:为L3上路“铺轨道”

极氪推千里浩瀚智驾,L3级智能驾驶依旧面临法规环境双重挑战啊?-有驾

技术的成熟是基础,法规的完善则是L3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保障。令人欣喜的是,法规层面的“防火墙”和“快车道”正在同步建设中:

工信部释放积极信号: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明确表示,将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生产准入。这为车企研发量产指明了方向。

地方先行先试: 多地已率先探索。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为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合法上路提供了法规依据,要求运营主体建立严格的安全监测平台和配备安全员。

深圳、上海、无锡、杭州、广州、武汉、合肥等地也出台了相关管理条例,在各自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为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发放了“通行证”。

极氪推千里浩瀚智驾,L3级智能驾驶依旧面临法规环境双重挑战啊?-有驾

国家层面积极推进: 公安部也在积极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旨在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通行规则、事故处理和责任认定等作出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规定。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欧阳明高等专家都强调,完善法规标准是推动L3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车企也在积极行动。如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指出,L3的安全边界需要法规明确界定,以指导技术方案设计。部分车企探索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智驾险”,为消费者提供额外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所预判,2025年是关键节点,产业界与监管机构正携手为自动驾驶的腾飞铺路架桥。

未来已来,机遇无限

行业专家们对未来的展望令人振奋:

张亚勤院士预计:2025年将是自动驾驶技术突破的关键年;到2030年,全球约10%的新车将具备L4级能力。

万钢主席指出:L3是迈向全自动驾驶的必经之路,是实现智能网联驾驶安全便捷、交通高效通畅的关键拐点。

何小鹏的信心则代表了车企的决心:随着大模型、云端车端协同、电子电气架构的进化,L3将带来质的飞跃。

毫无疑问,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落地是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法规体系、用户认知、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的成果。随着技术方案的不断成熟、法规环境的持续完善以及用户体验的逐步提升,L3将从特定场景的先行者,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天地。这场由车企领衔、各方协同的智能驾驶浪潮,正为我们描绘一个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未来出行图景。作为汽车爱好者,我们正站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的起点,值得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