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

把自己放在现场,哪怕是职业习惯使然,我总喜欢将买车的场景先脑补一遍。昏黄的展厅灯下,销售员的微笑变得有些“唐僧”,旁边的价格标签却仿佛突然炸裂:上周还孤傲得像钢铁侠一样的奔驰EQA,此刻静静躺在那里,价格直接撕裂到三折开,降幅写着48%,仿佛提示牌换成了“地主家也没余粮”。再多看几眼宝马、奥迪,不仅贵气全无,甚至有点像在跳蚤市场上被尘埃覆盖的旧货。你以为自己的心已经足够坚硬,但数字这种东西,有时候比尸检现场还刺激。如果你是当事人,会毫不犹豫地冲过去,还是后背一凉,问一句“这车到底咋了”?

事件其实很简单,又不简单。连续几年“电动化革命”打得响彻云霄,半数品牌都在呼啸着要做下一个特斯拉;可到2025年9月,纯电车价格榜单像被重力扯成了两截:一线豪华品牌的“电动车队”集体折腰,降价幅度最高直逼50%,一句话形容就是,“买一送一还返现金”;奔驰EQA、EQB领降榜,宝马iX家族紧随其后,奥迪Q2Le-tron、RSe-tron等紧张跟进,起售价甚至落到了15万区间,像是你刚贷款买下楼上的房子,隔壁就贴出了半价甩卖通知。

与此同时,下半场“跟价潮”也跟得热热闹闹——比亚迪秦PLUSEV直接减少一辆五菱的价格,吉利、红旗、荣威、长安集体出动,从万元到几万元的优惠纷纷亮相,榜单末尾大军包括所有正在热门里的车型,哪怕是五菱缤果、小海豚,也要低下那平时趾高气扬的小脑袋。这波降价,比小时候在棋牌室里押注还要眼花缭乱,谁都说不准,明天会不会再来一轮。

专业上看,这不是“简单的疯狂促销”,也不是库存甩卖。电动车价格跳水,本质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承压、技术迭代加速和供需结构深度变化。从证据链来看,我们可以复盘三条主线:一是造车成本持续下降——电池价格砍得跟白菜一样,上下游配套极度卷向供应链底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厂家本以为能靠技术溢价多吃几年,结果今年汤底都凉了。二是新能源补贴逐步退坡、市场逐步饱和——不到两年,城市里挂着绿牌的车比小区里商铺还密集,那些曾经能靠政策涨价的日子,在迎来消费能力疲软后,口袋里的票子才是硬通货。三是豪华和主流品牌的战略转型,谁更怕死?——奔驰、宝马、奥迪这几个“老钱”玩家,新能源布局本就是赶鸭子上架,传统油车利润池被蚕食后,只能硬着头皮电动化,遇到巨头价格战时,只能咬牙磕出血降。

我的态度其实挺直白:这波降价,从经济学到消费者心理,都是一次“破局”。证据和案例都指向一个结论——车的价值正在重新分配,品牌溢价不再牢不可破,用户选择多元化到连汽车销售员本人买车都要出门三家比价,如果说过去你买一辆奔驰靠的是情怀和社会地位,现在很可能是冲着“一块钱买两辆,稳赚不赔”。这不是情绪化,更像是一场理性和现实的博弈;价格战让车型和用户都变得“透明”,而谁能在这场博弈里不失控——才是下半场。

专业视角带来冷静剖析,也不妨顺着细节再推演几步。比如为什么豪华品牌比自主、合资车型更“愿意跳水”?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增强效应:一旦技术壁垒被拆穿,消费者更关心“实际功能和体验”,品牌故事再也不值钱,老派厂商也不得不直面油耗神话瓦解后的尴尬。更何况,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售后网络优化、整车制造工艺通用化,宝马和吉利的差距在同价位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奥迪和比亚迪的体验评测再拿出来,往往是”打平收场“。这种场面,有点像法医在尸检台前拆穿虚饰后,所有社会标签都归于零,剩下的只有冷冰冰的肉身和性能参数。再看看终端销售员的眼神,从“以车型为荣”到“能不能完成任务”,降价不只是数字游戏,更是行业对未来的集体焦虑。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看热闹的群众”与“真金白银买单的大众”心态各异。许多消费者在价格跳水的狂欢中兴奋得手心出汗,却也隐隐担心——价格跳得太猛,会不会意味着质量缩水、售后失控?这里其实要多说几句:大幅降价往往伴随性能下放,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确实降低了成本,但随之带来的隐性风险,比如售后压力、二手残值、维护成本、乃至安全细节,都会成为“灰色地带”。拿宝马i3来说,今天便宜买进,明年换零件时一查,还得是顶级的原装,钱包又要瘦一圈;奔驰电动车降价后,部分车主也反馈,软件升级、服务预约没有以前那么顺畅。现实没有完美,只有权衡。

从职业视角看,电动车市场的降价潮,既是大牌的自救,也是行业的自杀式冲锋。每次有人问我“什么价位最划算?”,其实我更习惯反问:“你真正关心什么需求?”汽车作为耐用品,表面是消费品,骨子里还是社会身份和成本预算的综合产物——你的理想和钱包,永远不是一件事。行业在经历狂飙突进后的降温,也许需要一次集体反思和再定位。

说到底,这一轮降价,既不是简单的胜利,也远没有到达终结。你可以买到便宜点的车,但“买的不是终点,开才是开始”。价格背后是技术、服务和品牌的持续竞争,也是无数看不见的利益和风险角力。车市的明天会更便宜,还是更复杂?降价浪潮下的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像当年家电、手机一样,逐渐失去品牌光环,最终变成拼性价比的低价赛道?每一个选择的聪明与愚蠢,归根结底都只有时间才能裁判。

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有驾
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有驾
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有驾
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有驾
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有驾
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有驾
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有驾
豪华电动车大降价,比亚迪跟进,售后和残值成新焦点-有驾

倒是有个问题,值得我们一直琢磨:在这场跌宕起伏的降价浪潮里,你真的需要一辆新车,还是只需要一个面子和一个理由?还是说,车,不过是你和世界之间这场没有终局的博弈里,两败俱伤的小道具?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