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最让人在意的价格 ——29980 元起。这个数刚出来时,不少人盯着同价位的春风 450MT、赛科龙 RX560 犯嘀咕。要知道以前想买辆带本田标的 ADV,没四五万根本下不来。为啥这次这么 “亲民”?其实这是本田的聪明之处:用全球车型的底子做本土化调整,既能保住品质口碑,又能把价格压下来。有人说 “肯定减配了”,但从实车来看,发动机、车架这些核心部件都没缩水,顶多是一些装饰件用了更实惠的材料,算不上 “阉割”。
再看动力,399cc 的双缸机,33kW 功率、37N・m 扭矩,这些数字听着抽象,骑起来才知道门道。城里开用 ECO 模式,油门轻轻一点就走,堵车时跟车特别顺。加一百块油能跑三百多公里,油耗 3.2L/100km,比不少 125 踏板还省。要是跑山或者去郊外,切到 SPORT 模式,转速拉起来那股劲儿就出来了。
上次去川西,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就算爬长坡也没觉得乏力,这得归功于发动机在高转速时的扭矩补偿 —— 简单说就是 “力气不够,转速来凑”。不过它极速不算突出,跑到 130km/h 就有点费劲,但话说回来,谁开 ADV 是为了飙车呢?
操控这块,得分两种路况说。在城里跑,它的多连杆后悬架特别懂沥青路,过减速带时不像有些车那样 “邦邦硬”,屁股舒服多了。我 170cm 的身高坐上去,双脚能稳稳着地,停车时心里踏实。但到了非铺装路面,才算见真章。160mm 的离地间隙,过碎石堆时不容易磕底盘,不过车速快了车头会有点飘,后来看数据才知道,这是车身重心和车轮抓地力没配合好。上个月在川西泥地试了试,只要速度控制在 30km/h 以内,车身还挺稳,车架也没出现异响,说明强度够用。
配置上有俩亮点,也有个小槽点。ABS 和 HSTC 系统是真管用,上次下雨在国道上急刹,车轮没抱死,车身也没打滑,据说这个 TCS 比有些车反应快 0.2 秒,关键时刻能救命。但那个 5 英寸的屏幕居然没有中文,调个时间都得对着说明书猜英文,后来问了修车师傅,说现在有第三方汉化模块能装,几百块就能解决。
有人担心 “便宜车质量差”,我们找了 500 位车主了解,减震漏油的大概有 5 辆,概率不算高。倒是原厂的金属护杠,看着结实,实际摔车时边角容易变形,还不如花几百块换个加厚的。另外提醒一句,装萝卜三箱虽然能装不少东西,但跑高速时油耗会多 0.5L,续航少个三四十公里,长途摩旅得算好加油点。
到底谁适合买它?要是你一直喜欢本田,觉得 “皮实耐造” 比配置花哨更重要,那它肯定合胃口;经常一个人摩旅的话,110L 的储物空间够装帐篷睡袋,油耗也省;要是总纠结配置,那就想想:少个中文屏换来了本田的发动机,这买卖值不值?
明年可能就有带胎压监测的新款了,混动 ADV 也在测试中。要是不急着骑,可以等等;现在就想买,建议砍价时多要几次保养,毕竟后期省心最重要。
你觉得 3 万级 ADV,是牌子重要还是配置重要?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