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

新能源车市,2025年上半年,这战场硝烟弥漫,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品牌,销量数据如同坐了火箭,月销十万辆那是常态,更有车型刚上市就一车难求,引发抢购潮。

可话说回来,并非所有品牌都如此风生水起。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天上”跌落的“富二代”:极星的困境求解

就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名字——极星,却书写着截然不同的剧本。

试问,一个品牌,半年在中国市场仅售出69辆车,卖一辆倒赔27万元,这究竟是何种境遇?

它,这个曾经被誉为“车圈顶级富二代”的品牌,缘何沦落至此?

其未来之路,又将驶向何方?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精神分裂”的品牌基因:定位的迷失与摇摆

极星最大的困境,我看来,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品牌定位分裂症”。

它野心勃勃,既想摘取奢侈品皇冠上的明珠,又渴望在销量上分得大众市场的金矿。

结果呢?

两头皆失,将本就稀缺的市场耐心与品牌信任,一点点消磨殆尽。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回溯其起点,极星的姿态何其高傲!

2017年,首款车型极星1横空出世,定位于百万级的混动GT轿跑,售价高达145万元。

为了营造极致的稀缺感,它玩起了限量营销,每年全球仅生产500台。

这套“奢侈品”的玩法,市场显然不买账,年度限额从未饱和。

最终,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开山之作,在2021年黯然停产,生命周期仅为短短四年。

笔者的经验是,仅凭“沃尔沃背书”的光环,是无法支撑起如此高昂的品牌溢价的。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首战失利,极星迅速调转船头,一头扎进了大众市场。

2020年推出的极星2,价格直接腰斩,直指特斯拉Model 3。

这种从云端跌落凡间的急剧转变,显得尤为仓促和缺乏战略定力。

仓促转型的代价很快显现:为了追求销量,品控似乎被抛诸脑后。

极星2上市不久,便曝出行驶中可能失去动力等严重安全隐患,自此走上了漫长的召回之路。

从2020年至今,这款车累计被召回了5次。

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就在这一次次的召回中被彻底击碎。

上市三年,极星2的总销量,竟然不到同期Model 3的一半。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更令人费解的是其后续的产品规划。

极星3又将身价抬升至70万级别,紧接着极星4又骤然降至30万区间。

而计划中的极星6,据闻又要回归百万级超跑的定位。

这种毫无章法的价格跳跃,如同醉汉起舞,毫无逻辑可言。

消费者被彻底搞糊涂了:他们根本不清楚极星到底是个什么品牌,也无法建立起任何稳定的品牌预期。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瑞典枷锁”与“中国式困境”

极星引以为傲的“瑞典总部+全球化”架构,在极度内卷、瞬息万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反而成了沉重的枷锁。

它导致了决策的迟滞与失灵,最终让品牌被市场无情地边缘化。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一个最鲜明的印证,是中国区管理层的动荡。

短短八年,竟更换了七任CEO,平均任期不足一年半。

高层如走马灯般更替,战略自然难以延续。

关于直营还是经销、本土化还是海外生产等关键问题,公司在摇摆中迟迟无法定论。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那个失控的指挥系统。

瑞典总部牢牢掌握着绝对话语权,中国团队几乎没有决策空间。

一个在中国举办的活动,所需的物料竟需远渡重洋从瑞典调运,其效率之低下令人咋舌。

当竞争对手们为抓住市场热点24小时连轴转时,极星的中国团队,可能还在倒时差等待总部的邮件回复。

这种节奏,如何能跟得上中国市场的风云变幻?

为了寻求突破,极星也曾尝试本土化发展。

2023年6月,与星纪魅族成立合资公司“极星科技”,这被视为一次重要的自救契机。

然而,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合作,仅维持了一年多,便在今年4月草草收场。

这次失败,暴露了其内部整合的巨大阻力,后果是灾难性的。

极星在华业务几乎陷入停滞:国内36家门店中,已有14家暂停营业,线上购车系统也悄然关闭。

如今,仅剩上海一家直营店孤零零地支撑着。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财务报表的“警钟长鸣”

品牌定位的错乱和组织架构的僵化,最终都清晰地呈现在了一张触目惊心的财务报表上。

沃尔沃的逐步放手和吉利的“输血”,都标志着极星已从一个充满希望的战略投资项目,沦为了一个沉重的财务包袱。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2024年底,该司已严重资不抵债,总负债高达73.8亿美元,而总资产仅为40.5亿美元,净资产竟是负33.3亿美元。

从2019年到2024年,累计亏损已超53亿美元,且亏损额还在不断攀升。

仅2024年一年,就烧掉了20亿美元,平均每日亏损超过500万美元。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今年上半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净亏损接近12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119.4%。

更令人忧虑的是其毛利率,竟然低至-49.4%!

这意味着,其造车不仅不赚钱,连生产成本都无法收回。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面对这个“无底洞”,沃尔沃选择了“及时止损”。

2024年2月,其持股比例从48%大幅削减至18%,并明确表示不再提供后续资金。

这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表明沃尔沃对其商业模式已彻底失去信心。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而李书福则在今年6月,通过其控股公司向极星注资2亿美元,使其合计持股比例达到66%成为绝对控股方。

这笔注资,与其说是对极星未来的战略看好,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亲情绑架”下的无奈之举。

毕竟,极星的彻底崩盘,将对整个吉利系的高端化布局造成巨大冲击。

然而,这2亿美元,对于上半年就亏掉近12亿的极星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全球化困境与“贵族思维”的破灭

我们是否可以指望全球市场成为极星的“避风港”?

欧洲市场虽贡献了大部分销量,但其根基也开始动摇。

而在另一重要市场——美国,销量已然崩溃。

今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暴跌56%。

极星的全球化叙事,似乎也难以为继。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极星的悲剧,其根源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那种“贵族”的思维定式。

它总想用显赫的血统和高傲的姿态,来取代对市场的敬畏、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以及对运营的精耕细作。

它似乎忘记了,在当今残酷的新能源赛道上,根本不存在“富二代”的特权。

消费者是精明的,他们只会为清晰的价值、可靠的品质和卓越的体验买单。

“刮骨疗毒”的抉择:时间不多了

上市之初,极星的市值曾一度飙升至280亿美元,如今却仅剩下一个零头。

如果真心想求生,极星必须进行一次“刮骨疗毒”式的彻底变革,抛弃那个虚幻的“北欧贵族”光环。

但残酷的现实是,市场留给它的时间,或许已经不足以支撑它等到今年年底了。

惊!曾是富二代极星,卖一辆亏27万,百亿巨亏它怎么了?-有驾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信息来源:

《上半年在华销售不足百辆 极星汽车能否扭转“乾坤》发稿时间:2025-08-1210:42:00来源:中国经营报

《卖一辆车亏27万,“富二代”极星成为“亏》新浪财经2024-07-12 12:11

《每年限量500台,售价145万,这台新能源双门GT跑车不简单》优视汽车2019-11-09 11:23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