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高速公路上,一辆腾势N9无声地穿梭在车流中。突然,前方路面闪现几道异物,随即爆胎三连击。表面上,场面应该是高能大片——急刹、打滑、惊叫。然而,现实比想象冷静得多:N9没有丝毫偏移,稳稳靠边。像是某种自诩“善解人意”的机械,冷静完成任务,情绪值却好像还在路边的排水沟等着下一次被踩踏。
当发布会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水杯乒乓球鱼钩测试”“爆胎疾停”“圆规掉头”这些高能镜头,观众席上的汽车媒体们像法医看惯了尸检现场,依然不好意思表达太多惊艳,只能一边倒地噼里啪啦记数据,一边小声咕哝:这车,是真不怕怼。
或许,这正是所谓“旗舰定义”的冷静底色吧——对于一众9系SUV的发布会画风,腾势N9明显放弃了“星空营地、一家温情”的传统家庭温度,反而铺陈了一层“技术硬核”的证据链。在一堆自带大彩电、冰箱、Nappa皮的“九五至尊”对手里,它像是偏要用底盘和机械素质给情绪价值重新打捏一遍,由此也为自己的“技术为王,高端突围”定调。
再来看“易三方”,这个词,在汽车圈今年很快地从新鲜变为行业热门。正确的答案往往藏在“不好看见”的部位:前轴电混,后轴双电机+双转向电机,三驱动源、双独立转向,底盘随叫随到地改变车辆态势——拐弯、横移、大车变小、窄路脱困,甚至“智能蟹行”“圆规掉头”。让一个五米二多的大家伙能优雅地拐进你家胡同里,体验感是“脚不粘地”而不是“手和方向盘死磕”。
技术控们看得很开心,但终端销售会有点苦涩幽默:“我们N9来买的,大多数都是老公当家作主。男人更在意底盘、操控、稳定性。可是川渝耙耳朵多,买车投票,结果还是有点吃亏。”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分歧,有时比车子的动力系统更复杂。操控与配置,理性与情绪,终究是要左右并行。
腾势N9上市不过半年,2026款全新发布,技术参数再次刷新:鱼钩测试210km/h,爆胎稳定性再提升。与此同时,还搞了个高圆圆代言。谁能想到,比亚迪集团第一次用全民女神强势赋能一个技术男——以往都是工程师站台,现在主打的是更天天向上的品牌情绪。只不过,那些家用场景仍然被技术底色压着,尽量做到了“有情有理”。
尊越型入场,把尊荣和旗舰的“价差尴尬”一口气解决,APP OTA升级,“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全新防晕车系统,香薰、降噪、底盘、刹车,小型豪华套装全才上了台面。还有1万保险补贴,权益拉满。诚意在,也幽默在:“我们价格没怎么降,这次靠配置和落地提升体验感。”终端经理的话不温不火,职业习惯已生:“N8L下半年要上,真正的销售大头还在后面。”
不过,其实,技术能服务到底,市场未见得天天买账。N9首月5000辆,让理想L9、问界M9似乎有点紧张,但竞品后来都在降维打击:小米性价比,华为智舱,理想的“科技爸爸”,消费者能说“我要技术”多半也是顺口溜,真掏钱时,往往还是“能摸到的快乐”占上风。
由此可见,腾势N9这一趟,短期的高感知配置正在补课,长期的机械技术在持续加码。他们并没有走抄近路——比如跟华为合作,直接硬怼市场认知——而是坚持用比亚迪家底造技术标杆。底盘、操控、安全、动力,是老牌造车人的DNA,而底盘控制技术,恰好也是比亚迪近两年布局高端的主战场。云辇控制Z向、易三方/易四方控X、Y,造车的三大件里,动力效率已压榨到天花板,谁还能继续突破?只能看底盘。
技术为王,情绪价值重构。N9用机械素质一层层往上铺,把旗舰的定义话语抓得死死——不像市面竞品用“华为智驾”做靠山,腾势选择硬啃底层逻辑。这种选择短期难讨巧,但长期看,谁说不是下注未来?车型变得更聪明、配置变得更亲民,底盘让“巨型SUV能灵巧操控”不再只是一句广告词,而是足够多的实测视频和测试数据。
在一场场升级、发布、技能PK之中,实体与智能同步在场。至于消费者是否真的会因“极致底盘+技术加持”而在高端新能源SUV的大浪里深情投票,这已不是一个短暂销量数据可以解答的问题。
“得SUV者得天下”在中国市场已反复被验证。问界凭SUV夺魁,理想则用L9抢跑,比亚迪腾势想以技术底色重构家庭旗舰。N9先行,后续N8L加盟,2025年可谓压力与期待并存。腾势之于比亚迪集团是箭头,更是试金石——高端化不是喊口号,数据与体验才是硬道理。
这一切会怎么收场?谁又能判定“技术底盘”就是情绪价值的最优解?也许如我的案头笔记本最后一页写得那样,旗舰到底要靠什么定义,是再多功能,还是底层实力,或者,是能让用户在日常琐碎里总能找到信赖的那个瞬间?
写到这,不禁要问一句:在性能、智能、配置轮番上阵之后,未来的高端新能源SUV,还将如何让每一个用户,在雨夜、高速、极弯、狭路里,既冷静如N9,也感性如高圆圆?技术底色会否终成品牌故事的主线,还挺值得等一等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