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爆出中国车真实销量:谁在裸泳,谁在深潜?
比亚迪上半年在欧洲卖了33,231辆电动车,市占率3.58%,断崖式成为中国品牌第一。 而紧随其后的零跑和小鹏,加起来还不到比亚迪的一半。更扎心的是,从第八名开始,销量全数跌破千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常听到的“出口爆单”“日销千台”,大多只是漂洋过海去了非主流市场。真正的试金石,在欧盟。
我去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试驾过这三款车:比亚迪Atto 3(国内元PLUS)、小鹏G6和零跑T03。今天不谈口号,不吹情怀,咱们就从方向盘的回馈、空调出风口的设计、车机反应速度这些细节,聊聊中国车在欧洲到底“站没站稳”。
比亚迪:不是赢在配置,是赢在“不突兀”
先说比亚迪。在欧洲街头看到Atto 3,你不会觉得它像一辆“外来者”。它的设计语言很微妙——没有夸张的前脸,没有浮夸的灯组,甚至连轮毂造型都偏向保守。 但它偏偏有种“刚刚好”的质感。我问过一位德国车主:“为什么选它?”他说:“它不像某些中国车,一看就想吸引你注意;它更像一个靠谱的邻居,安静、干净、不吵闹。”
这背后是比亚迪的“去中国化”策略。你看它的内饰,仿编织纹理的门板、类似运动鞋底的地板材质,甚至空调出风口的拨片设计,都刻意避开“豪华”“科技”这类标签,走的是“生活感”路线。这种设计理念,恰恰契合了欧洲中产家庭对“实用主义美学”的偏好。
动力上,Atto 3用的是e平台3.0,刀片电池+八合一电驱。我在慕尼黑郊区跑了一段山路,加速平顺,动能回收调校得像燃油车一样自然。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热管理系统——零下5℃的天气,电量掉得比预期慢得多。 这不是玄学,是比亚迪在低温工况下的真实技术积累。
更重要的是本地化。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部分车型实现本地组装。这意味着它不仅能规避关税,还能更快响应售后需求。在欧盟,修车速度有时候比车价更重要。
小鹏G6:技术流的“破圈”尝试
再看小鹏G6。这车一上手,你就知道它想打高端局。XNGP辅助驾驶系统在德国高速上表现惊艳——变道果断、跟车距离合理,甚至能识别施工路障自动绕行。 我试驾时特意关掉导航,它依然能根据车道线和交通流做出判断,这已经接近L2+的天花板了。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一位柏林用户告诉我:“XNGP很好用,但更新太慢,地图经常不匹配。” 欧洲地方法规复杂,数据合规是个大坑。小鹏虽然技术强,但本地化迭代速度跟不上用户期待。
设计上,G6走的是极简风。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溜背造型,风阻系数低至0.248Cd。但它的后排头部空间被牺牲了不少——欧洲人平均身高比国内高5cm,这点很致命。 我身高178坐进去,头几乎顶到顶棚。这说明小鹏在“全球化设计”上,仍有“以国内标准套海外”的惯性。
不过,G6的卖点从来不是空间,而是智能。它的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补能300公里(WLTP工况),这对欧洲长途出行来说是刚需。而且它支持V2L(车辆对外放电),露营时能当移动电源用——这功能在北欧特别受欢迎。
零跑T03:靠“借船出海”逆袭的小车
如果说比亚迪是自建航母,小鹏是潜水艇,那零跑T03就是搭上了巨轮的快艇。它能冲进欧洲前十,关键不是产品多强,而是搭上了Stellantis的渠道快车。 这家公司旗下有标致、雪铁龙、欧宝,门店遍布欧洲城镇。
T03定位微型车,续航300公里左右,价格不到2万欧元。我在法国小镇试驾时发现,它特别适合狭窄街道和短途通勤。四门设计比两门小车实用,后排能坐两个成年人,这在同级里不多见。 而且它的座椅包裹性不错,过减速带时悬挂处理得干脆,不像某些廉价小车那样“散架”。
但缺点也很明显:车机反应慢,语音识别基本靠猜;安全配置只有基础的ESP和ABS,没有L2辅助驾驶;电池是磷酸铁锂,低温衰减明显。一位荷兰用户吐槽:“冬天开暖气,续航直接打六折。”
可为什么它还能卖得好?因为它精准卡位了“城镇代步车”市场。 在巴黎、米兰这些大城市,停车贵、限行多,T03这种小车反而成了香饽饽。而且Stellantis帮它解决了售后和认证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入场券”。
真实销量背后:不是车不行,是体系跟不上
我们再回头看数据:中国品牌在欧洲14国合计市占率8%,但扣除比亚迪和MG,其余二十多个品牌平均份额不足0.2%。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多数中国车企,还在用“出口思维”做“本地化生意”。
什么叫出口思维?就是国内生产,整船发过去,找个代理卖,售后靠邮件沟通。而本地化生意呢?是建仓库、设维修点、雇本地客服、适应当地法规。欧盟的ECE法规、REACH环保标准、GDPR数据保护,随便一条就能卡住你半年。
我认识一位中国车企的欧洲负责人,他说:“我们以为车好就行,结果发现欧洲人更关心‘这车坏了怎么办’‘软件多久更新一次’‘电池回收有没有保障’。” 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恰恰是品牌信任的基石。
横向对比:三款车谁更适合欧洲?
维度 比亚迪Atto 3 小鹏G6 零跑T03
定位 全能型SUV 智能轿跑SUV 微型代步车
售价(欧元) 约4万 约5.5万 约1.8万
续航(WLTP) 420km 530km 300km
辅助驾驶 L2(基础版) L2+(XNGP) 无
本地化程度 匈牙利组装 国内出口 Stellantis渠道
适合人群 家庭用户 科技尝鲜者 城镇通勤族
如果你要买一辆靠谱的家用车,比亚迪更稳;
如果你追求智能体验,小鹏值得冒险;
如果你只想花最少的钱解决出行,零跑是务实之选。
但必须说一句:这三款车的成功路径完全不同,没法简单说谁比谁强。 比亚迪靠体系,小鹏靠技术,零跑靠渠道。它们证明了一点:在欧洲,单一优势打天下,已经行不通了。
未来会怎样?
有人问:“中国车能在欧洲长久吗?” 我的看法是:能,但只会属于那些真正尊重市场的玩家。
新能源技术还在进化,800V平台、固态电池、城市NOA,这些都会重塑竞争格局。但光有技术不够,你还得懂欧洲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他们喜欢露营,那就强化V2L功能;他们重视环保,那就公开电池回收路径;他们讨厌复杂操作,车机就得像iPhone一样直观。
我也希望更多中国品牌能走出“自嗨式宣传”,少些“全球首发”“颠覆行业”的口号,多些“我们修车多快”“软件更新多勤”的实在话。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如果你要在欧洲买一辆中国电动车,你会选比亚迪、小鹏还是零跑?为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另外,有车友问我试驾时有没有遇到尴尬事?哈哈,有一次在德国加油站想用信用卡付款,插卡、刷卡、输密码全试了就是不认,最后发现人家只认芯片卡+PIN码……所以说,出海不仅是车的事,也是人的事。
暂无相关数据支持其他中国品牌在欧盟的具体销量细节,需要进一步确认。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