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兴业研究
辅助驾驶,强制标准
9月17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征求意见稿。2024年国内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突破50%,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在改善驾乘体验的同时,也由于系统能力不足、驾驶员错误使用系统等原因导致了一系列交通事故,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工信部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制定,形成征求意见稿。标准拟实施日期为2027年1月1日。
标准内容:标准针对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的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包含乘用车和商用车,不含泊车功能),对功能边界、能力阈值、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安全要求,也对设计与开发流程、风险管理等提出安全保障要求。同时,标准构建了包括文件检验、46个子项场地试验、72小时道路试验、8个整车危害+3类典型故障+22个场景的功能安全测试等在内的多层级评价方法,以全面考察系统的安全能力。除了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外,标准还重点提出了与驾驶员相关的要求,比如使用说明、驾驶员培训、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禁用等。此外,为支撑场景回溯和事故判定,标准要求车辆安装数据记录系统。
影响简析:2024年已发布国标《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此次国标在其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安全要求、测试标准、用户告知、数据记录等内容,要求更全面细致。此次国标将全面提升我国辅助驾驶技术的安全标准,减少由于产品能力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推动智能驾驶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具体来看:(1)对于市场规模,虽然标准趋严,企业需要投入资源和时间满足合规要求,但标准留给企业充分时间进行技术升级。同时,更严的标准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安全感,提升市场需求。因此,我们认为国标不会扰动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渗透率的提升。(2)对于企业竞争,国标显著提升行业技术要求,提高准入门槛,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行业“反内卷”,有利于约束行业无序、低质竞争。(3)对于消费者,国标降低消费者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面临的风险,也避免因误用或滥用系统而导致事故。(4)对于产业链,国标的实施将明显增加驾驶员监控系统、数据记录、汽车检测等环节的需求。2024年国内乘用车驾驶员监控系统渗透率为18%,远低于L2级组合驾驶辅助渗透率51%。国标执行将进一步带动座舱摄像头及配套软件算法需求增长。同时,智能驾驶数据存储系统有望成为辅助驾驶车辆的标配。此外,国标要求车企在系统开发、产品认证等环节进行大量测试,有望增加测试设备、测试场地和测试服务的需求。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