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第一股”光环到连年亏损:北汽蓝谷的八年沉浮
2018年9月27日,北汽蓝谷顶着“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的光环登陆A股,当日市值一度逼近600亿元。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刚刚突破百万辆,资本市场对“碳中和”概念趋之若鹜,北汽蓝谷似乎站在风口最中央。然而,八年过去,风口仍在,猪却没能飞起来——2025年半年度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亏损22亿至24.5亿元,创下连续六年半亏损的纪录。
光环的褪色并非一夜发生。2019年,北汽新能源销量达到15.06万辆的巅峰,随后逐年下滑;2022年销量跌至5万辆谷底,2023年略有回升,但亏损却持续扩大。资本市场的耐心被耗尽,股价从最高的23.87元跌至如今的7.33元,市值蒸发超过七成。投资者开始质疑:当比亚迪、理想已经依靠规模盈利,为何北汽蓝谷的销量反弹反而带来更大亏损?
答案藏在企业战略的摇摆中。早期依靠B端出行市场迅速做大规模,北汽新能源忽视了C端品牌力的建设;当网约车红利消退,公司被迫转向高端化,极狐与享界相继推出,却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泥潭。八年时间,北汽蓝谷完成了从“政策红利受益者”到“市场竞争失意者”的身份转换,而规模经济——这本该是最锋利的武器——却始终没有出鞘。
2. 规模经济为何失灵:销量高增长与成本失控的双重悖论
规模经济的核心逻辑是:随着产量增加,固定成本被摊薄,边际成本递减,最终实现盈利。北汽蓝谷的悖论在于:销量增长139%的同时,亏损仅收窄4.71%-14.43%。这意味着每卖一辆车,公司反而亏得更多。
拆解成本结构可以发现三大黑洞:
•研发投入激增: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7%,极狐考拉、享界S9等新平台开发消耗巨资,但产品生命周期被价格战压缩至18个月,研发摊销压力陡增。•渠道扩张失控:上半年新增直营与加盟网点412家,单店年均销量不足200辆,远低于行业400辆的盈亏平衡点。销售人员薪酬、店面租金吞噬了本可摊薄的边际利润。•供应链议价权缺失:相比年销百万辆的比亚迪,北汽蓝谷年销不足15万辆的体量难以获得电池、芯片的阶梯报价。以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北汽采购价比行业均价高出8%-12%,直接导致单车材料成本增加5000元以上。
更致命的是,规模经济需要“稳定预期”——而北汽蓝谷的产品组合却在高端(享界S9均价45万)与大众(极狐考拉均价16万)之间剧烈摇摆。两种截然不同的供应链、营销体系互相拉扯,规模效应被内部抵消。当比亚迪用“汉一款车打天下”时,北汽蓝谷却在用“十款车打细分市场”,每一万辆销量背后,是十倍于同行的模具、认证、营销费用。
3. 华为光环下的享界:合作红利为何迟迟不兑现
“华为inside”曾是资本市场的兴奋剂。2024年8月发布的享界S9,搭载华为ADS 3.0与鸿蒙座舱,预售48小时订单破万,让投资者幻想“赛力斯第二”。然而现实是,享界S9上市10个月累计交付仅1.8万辆,6月单月销量4154辆,不及问界M7单周销量。
合作的裂痕藏在细节里:
•技术溢价分配失衡:华为HI模式需支付车BU 2万元/台的“技术授权费”,叠加华为门店10%的销售分成,享界S9的毛利率被压缩至12%——远低于蔚来ET7的18%。•品牌主导权争夺:华为要求“HUAWEI”标识必须出现在车尾,而北汽坚持保留“北汽蓝谷”字样,导致终端宣传口径混乱。某上海直营店店长透露:“30%的客户以为这是华为汽车,退订率高达22%。”•产能爬坡的囚徒困境:享界S9需在北汽镇江工厂与极狐共线生产,华为要求优先排产S9,导致极狐订单交付延迟,内部资源调度矛盾公开化。
最残酷的是,华为的合作并非排他。当赛力斯凭借问界M9月销2万辆盈利时,享界S9却陷入“华为赋能越多,北汽利润越薄”的怪圈。华为提供的是技术杠杆,但杠杆的支点——品牌力与成本控制能力——仍掌握在车企手中。北汽蓝谷试图用享界复制赛力斯的奇迹,却忽略了自身渠道、供应链与品牌认知的系统性差距。
4. 极狐狂奔与渠道扩张:烧钱换市场的不可持续游戏
极狐是北汽蓝谷“自救”的核心载体。2025年上半年5.55万辆的销量中,极狐占比82.5%,211%的同比增速看似耀眼,但代价是平均每卖一辆车亏损3.7万元——这个数字甚至高于蔚来2022年的单车亏损峰值。
渠道扩张是亏损的放大器。极狐采用“直营+强加盟”模式,要求加盟商缴纳300万元保证金,并承担店面装修(单店投入500万-800万)。为吸引经销商,北汽蓝谷承诺“三年回购”,这意味着每卖一辆车,公司需额外计提8%的渠道补贴。某山东经销商透露:“我们卖考拉每辆赚2000元,但北汽的返利要滞后6个月,现金流全靠贷款撑着。”
更危险的是,极狐的销量结构高度依赖B端采购。2024年某网约车平台一次性采购1.2万辆考拉,占全年销量的27%。这些车辆3年后将集中流入二手市场,直接冲击极狐残值率——目前考拉3年保值率仅43%,远低于比亚迪海豚的62%。当B端订单退坡,极狐将面临“销量断崖+品牌贬值”的双重暴击。
5. 毛利率拐点何时出现:降本增效的三条现实路径
北汽蓝谷在公告中暗示“下半年毛利率有望改善”,但改善空间取决于三条路径的执行力度:
•供应链垂直整合:镇江工厂二期将引入华为数字产线,预计自动化率从65%提升至80%,单车制造成本可下降3000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