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量降价真能逆转低销量?智界S7在价格战中的孤独背影

玻璃门上映出新款智界S7的轮廓,灯光下的漆面反射着冷静游离的光。销售顾问在展厅斜倚,一边嘴里磨着“加量降价”的咒语,一边用手指轻点价格表——22.98万元,比你去年看到的老款直接“砍掉”了4万元。如果你站在展厅中央,会不会脑子里划过一句:“这碗性价比的酒,到底够不够烈?”

4万元,一台接近BBA尺寸的纯电轿车,涨功夫却掉价,仿佛在编码一种营销界的反向豪气——“你想要的配置,我们加了,老款你犹豫的价格,这次舍掉;你还不买,难不成还想等它考察人生?”

细化看,新款S7和老款之间的距离,已经不仅仅在那一行数字里。有人喜欢在风口浪尖找刺激,但对于一台销量只有730台的车,你我未必是真正的冒险家。对于智界S7,低销量就像医院里的验血报告单,明知道数值偏低,但医生只能耸耸肩:“好像还没到要下病危通知的地步。”

硬件上,不同的人会盯着不同的地方。比如有朋友就是看中了那枚192线激光雷达和后向固态雷达。辅助驾驶的“小蓝灯”在夜色里冒着科技感,但走在大街上,老百姓未必能分得清是“自动驾驶”还是“氛围灯”。

内饰升级看起来也像是个加法题:3K分辨率的大屏,21扬声器HUAWEI SOUND,这些数字够夸张,和那些几十万的音响界“土豪座舱”相比也不算露怯。可当你实际坐进去,一屁股下去摸摸方向盘,人家反而问你:“这是不是又一个数字叠加的段子?”如果内饰、动力和配置都给得够,但用户心头始终绕不过销量的“幽灵”,本质问题其实没变——勇敢尝鲜,还是谨慎观望?

关于动力,新款S7依然守着老款的底线,单电机215千瓦,双电机365千瓦,纯电续航703到855公里。如果你拿小米SU7对比,肯定少不了外观、科技、乃至那种社交属性的暗流涌动。这两款车横在展厅里,像是两个在校门口较劲的“优等生”,各自递出成绩单,却总在拼命辩解:“我不只是会考试!”

从旁观者视角看,加量降价能不能救销量?本质上跟侦查现场找凶手一样,线索全摆桌面上,答案却总在案卷背后溜号。销售层面的“降价”,说是让车主幸福多一点,其实也有点像把冰淇淋直接堆到冬天街头卖——你说猛促销能成么?气温没到,谁会喊好?

消费者的习惯,总体是一条缓慢爬升的趋势曲线。配置升级,是个加分项,但“品牌信任”和“市场体量”才是敲门砖。尤其新能源车目前困在“认知的真空”,很多人都等着有谁先踩踩地雷,然后自己再出手。

这其中,黑色幽默也慢慢浮现了:厂家口中的“降价加量”,有点像刑侦里“自我递交证据”。厂方妄图用技术堵住质疑,但现实里,车主还要问一句:“如果销量低,售后会不会成问题?会不会哪天买了个孤儿车,日后连配件都得自己充当福尔摩斯?”

加量降价真能逆转低销量?智界S7在价格战中的孤独背影-有驾
加量降价真能逆转低销量?智界S7在价格战中的孤独背影-有驾

当然,倒不是说智界S7没救了,新能源领域每个品牌都在走一条“试错”的路。只是多数人买车这件事,终归还是嫌疑人心理:“我总得等别人去蹚坑,自己再写结案报告。”哪怕这次配置拉满,价格暴跌,依然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智界S7还要继续在寂寞的展厅做长时间“嫌疑人陈述”。

有朋友调侃:现在的车市,降价跟高考分数线一样,不到最后一刻真猜不出底线。车型、价格、配置、销量——各种变量像一桌麻将,谁都想碰一手自摸。

加量降价真能逆转低销量?智界S7在价格战中的孤独背影-有驾
加量降价真能逆转低销量?智界S7在价格战中的孤独背影-有驾

推回来分析,加量降价带来的刺激,最多能让一拨原本在观望的人重新掏出计算器。但大范围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难。性价比不是单纯的技术命题,消费者是会用脚投票的伯努利小子。尤其是那些只有“几百台/月”销量的车型,市场信心比配置清单都重要。

但我愿意把问题留下,给读者开个案:如果你现在正纠结新能源选哪一款,是愿意为智能化领先“试水”,还是继续等别人踩过坑、品牌成为“老油条”再入?在这个每年都能出现“降价4万”的新能源车市,你会不会感觉这轮“加量降价”,只是行业里又一个无解的案件?或者说,真正决定购买那一刻,配置、价格、品牌,究竟哪个才是你最后的“嫌疑人”?

加量降价真能逆转低销量?智界S7在价格战中的孤独背影-有驾
加量降价真能逆转低销量?智界S7在价格战中的孤独背影-有驾
加量降价真能逆转低销量?智界S7在价格战中的孤独背影-有驾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