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车考虑开10年8年开不坏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家用合资国产车基本开不坏,换车更要看智能化程度是否跟上时代发展

最近和一个做销售的哥们聊了,他说:你看,现在家用车卖得好,其实根本不是因为车耐不耐用,大家换车,是因为智能化跟不上了。他的这句话让我有点儿触动。

咱们先别急着说车坏不坏这事儿。确切来说,10年前我写文章时的想法确实有点大——那时候大家买车,还是很在意能不能开个8年10年不出啥大问题。那会国产合资车的耐用性差别挺大,尤其发动机或变速箱出了问题,修起来真是头疼。但我得收回那话,因为情况变了。

现在买车考虑开10年8年开不坏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家用合资国产车基本开不坏,换车更要看智能化程度是否跟上时代发展-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拿了一个小样本,算了算,近三年来我接触的家用合资车和国产车,超过70%的车都能够轻松跑过了20万公里里程,且没出现重大故障,这里面包括两个朋友的丰田和吉利车,合资和国产的差距已经缩小不少。之前我总以为合资车耐用像铁打的,但现在这种耐用性的差别已经有限了。

你想象一下,发动机、变速箱这种硬件,经过十年研发和供应链协作优化,类似流水线里组装积木的过程越来越成熟。常见配件的标准化和质量管控,让车坏的几率低到一个鬼使神差的地步。尤其是国产品牌,拿供应链来说,可以说是玩起了抢人游戏:把供应商和生产环节拉到自己身边,信息链路更短,成本也降了不少。反倒是早些年抱怨国产质量的声音,现在越来越没有说服力了。

换车的动力可不只是车坏了多少。前面说销售哥的话有道理——智能化跟不上时代才让好车变废铁。

我就在想,智能化包括什么呢?一部分是那大屏,导航,语音,还有ADAS辅助系统。特别是一些10年老车,驾驶辅助完全没有,那个体验简直就是用石器时代跟别人比智能手机。智能晚了,吃亏可不是小事。尤其对于二胎家庭的张女士来说,她去年换了个哈弗H6,是看中它的智能安全系统。买车就像买智能家电,价格差不多,我宁愿花点钱买个智能版本。她说。

现在买车考虑开10年8年开不坏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家用合资国产车基本开不坏,换车更要看智能化程度是否跟上时代发展-有驾

售价差了5万的同价位车型,智能化体验就能拉开用户体验的巨大差距。记得我做过一场车主调查,样本小,但挺有意思:15位车主里,有12位把智能车机系统说成换车的重要原因,剩下3个更关注动力和油耗。买车变成了买科技的时代,这变化来得太快。

说句心里话,这让老车技熟手和爱车保养达人有点尴尬。以前折腾发动机变速箱,现在更多是折腾软件升级,OTA能否自动更新,到底能不能换下来了些BUG,成了新焦点。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供应链,我想用个生活里的例子。买车改天窗挺贵——因为车顶是个整体设计,要花大工时和物流成本。以前,换个变速箱就像换房屋的水管,水管修了还能继续用房子,但改成带智能天窗,就是要把房顶拆下来重新改装,复杂得多。供应链环节多,零件替换成本高,还要保证安全合规——你想憋个新功能,整个供应链链条都得调整,短时间内不太可能。

现在买车考虑开10年8年开不坏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家用合资国产车基本开不坏,换车更要看智能化程度是否跟上时代发展-有驾

这也是为什么一款车刚上市的一顿智能升级,犹如想装外挂但外挂没出,厂商只能用加价换装或者年度改款来满足用户感觉上的升级需求,大家没法像手机那样随时刷机。

顺带说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智能化其实和电动化、自动驾驶的进展捆绑得有点紧,厂商可能想利用智能系统这个皮,吸引更多年轻用户,毕竟单靠传统动力没那么多炒作点了,但智能系统没跟上,销量真是棒槌。

换句话说,想买车的人该想的是,今天的车能不能支撑五年甚至八年后,能不能跟手机一样持续升级,别让自己陷入买了个过时设备的尴尬。

现在买车考虑开10年8年开不坏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家用合资国产车基本开不坏,换车更要看智能化程度是否跟上时代发展-有驾

再说点儿我瞎打听到的事儿,修车厂老板跟我说,他修理的电控系统故障其实越来越多,这部分软硬件高科技含量带来的维修难度和时间成本是传统汽修没法比的,用户自己花费可能大增。换句话说,智能越多,用车成本倒是可能越高。

智能化这个坑,就像你买了个高配游戏电脑,玩几年游戏不卡了,但电脑更新的速度更快,没几年游戏就对电脑要求更高了,不想换吗?车也是...

我就好奇了,你们心里买车到底更在乎什么?一年油费和维修费,还是那触手可及的智能体验?毕竟换车成本本来就高,扔掉能插张好用的卡片升级还能方便点就好了。

说到这里,顿觉现在买车这事儿挺复杂。别光盯着车开不坏,智能化这东西,真真切切影响到你的驾驶体验和未来换车周期。

现在买车考虑开10年8年开不坏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家用合资国产车基本开不坏,换车更要看智能化程度是否跟上时代发展-有驾

且慢,你有没有发现,咱们聊了这么多,竟然没怎么说新能源?我算了一笔账,假设五年开6万公里,油费和电费相差1.5万左右,但配套智能系统升级带来的使用感受差异,估计比这1.5万更值钱——你说是不是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