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估计不少人都听说了,就是东风旗下的猛士品牌跟华为一起,推出了个新款越野车,叫猛士M817。
这车一亮相,造型就挺唬人的,跟科幻电影里的装甲车似的。
但最让人惊讶的不是车本身,而是它的预售成绩。
这台车预售价32万多起步,不算便宜,可预售通道刚打开一个小时,订单数量就冲到了9713台,差一点就破万了。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一个小时,将近一万个家庭就决定掏出三十多万来订购一台刚刚发布的新车,这背后到底是图个啥?
是大家钱太多了,还是这台车真的有什么魔力,能让人这么快就下决心?
今天咱们就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把这事儿里里外外掰扯清楚,看看这台车到底凭什么能这么火。
首先,咱们得聊聊“猛士”这个牌子。
很多人对东风汽车不陌生,但“猛士”可能就有点模糊了。
其实,这个品牌来头不小,它的根子在军工领域。
咱们在电视上看阅兵,那些威风凛凛、涂着迷彩的军用越野车,很多就是猛士家族的。
这就给这个品牌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结实、可靠、能干重活、能走烂路。
这就像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它的基本性格。
所以,当东风决定把猛士这个品牌推向民用市场,并且定位成豪华电动越野的时候,它天生就带着一股“硬汉”气质。
它造出来的车,在骨子里就得是硬派的。
就像这次发布的M817,宣传里说的什么“磐石底盘”、“战甲车身”,这些词听着就很有安全感,意思就是这车的底子非常扎实,车身结构非常坚固,不是样子货。
这是它能吸引人的第一个基本盘,解决了大家对于一台越野车最根本的期望——耐用和安全。
光有“硬”还不够,毕竟现在市面上的硬派越野车也不少。
真正让猛士M817变得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动力系统和它拉来的那个帮手——华为。
咱们先说动力。
过去一提到硬派越野,大家脑子里就是“油老虎”,开出去玩一趟,加油的钱都让人心疼,而且在城里开又笨重又费油。
猛士M817想解决的就是这个矛盾。
它用了一套很复杂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官方叫“2挡纵置11模PHEV架构”。
这名字听着头大,但咱们不用管它叫啥,只需要知道它能干什么就行。
说白了,这台车有好几种工作模式,你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车开,在市区里上下班,安静又省钱;你也可以在长途旅行时让发动机给电池充电,像增程车一样跑,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当然,你也可以让发动机和电机一起发力,获得最强的动力去翻山越岭。
这就厉害了,它几乎把纯电、插混、增程这几种主流新能源车的优点都集合到了一起。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满油满电的情况下,它能跑1300公里,这个续航里程基本上可以让你从北京一口气开到上海了。
而且,就算电池没电了,把它当油车开,百公里油耗也只有7.24升。
对于这么大一台车来说,这个油耗数字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所以,它解决了硬派越野车的两大核心痛点:续航焦虑和高油耗。
好了,一个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硬汉”已经有了,但要让它在今天的市场里脱颖而出,还得有聪明的“大脑”。
这就是华为登场的时候了。
这次合作,华为可以说是倾囊相助,把自己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了,也就是所谓的“全栈华为”方案。
这套方案包括了几个核心部分。
第一个是“华为乾崑智驾ADS 4.0”,这东西就是这台车的智能驾驶系统。
对于M817这种尺寸的大车来说,在城市里停车、掉头、穿过狭窄路段都是件挺头疼的事,而这套系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让驾驶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第二个是“鸿蒙座舱5”,这个大家可能更熟悉一点,就是车里的那套智能车机系统。
它的优势在于和华为手机、手表这些设备的无缝连接,体验非常流畅,用起来就像操作一个大平板电脑一样,能给你提供各种娱乐和信息服务。
还有像是“乾崑车控”和“乾崑车云”,这些技术更深层一些,它们负责把车子的底盘、动力这些硬件和智能软件更好地结合起来,让车子的反应更快,并且还能通过网络不断升级,让车子越用越聪明。
现在我们把这些点都串起来看,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它买单了。
你花三十多万,得到的是什么呢?
你得到了一台有着军工背景、身板硬朗的越野车,这满足了你对安全和可靠性的需求。
同时,它又是一台先进的新能源车,续航超长,油耗超低,解决了你日常使用的经济性问题。
最关键的是,它还搭载了目前市场上最顶尖的智能科技,无论是驾驶辅助还是车内娱乐,都给了你最好的体验。
这就相当于,它一台车同时扮演了三个角色:一个能陪你跋山涉水的硬派伙伴,一个适合日常通勤的经济座驾,以及一个走在科技前沿的智能终端。
过去,人们买车往往要做选择题。
你想买台越野车,就得忍受它在城市里的不便和高油耗;你想买台智能电动车,又担心它不够结实,跑不了远路。
而猛士M817的出现,似乎在告诉消费者:你不用选了,这些我都能给你。
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下很多人的心理,既向往着去野外的自由,又离不开城市生活的便利。
它用“硬核的越野能力”加上“顶级的智能科技”,成功地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需求融合在了一起。
所以,那一小时近万台的订单,不仅仅是冲着“猛士”或者“华为”某一个名字去的,而是对这种“全能战士”产品理念的集体认可。
这背后,也反映出咱们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愿意为真正有技术含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国产品牌投上信任的一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