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再放大招!电机余热利用专利落地,新能源续航焦虑有解了?

赛力斯再放大招!电机余热利用专利落地,新能源续航焦虑有解了?-有驾

赛力斯再放大招!电机余热利用专利落地,新能源续航焦虑有解了?

进入11月,新能源汽车圈的技术突破消息接连不断。11月7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的“电机余热利用管理系统”专利正式公布,这则看似专业的技术新闻,实则为破解新能源车主的“冬季续航魔咒”提供了新路径。在低温环境下,电动车续航腰斩、电池充电慢的问题早已成为行业痛点,而赛力斯此次公布的专利,通过对电机余热的高效回收,让“废热变电能”成为可能。这一技术究竟有何突破?相比行业同类技术表现如何?一组数据与图表将为你揭开答案。
赛力斯再放大招!电机余热利用专利落地,新能源续航焦虑有解了?-有驾

专利核心突破:用“一套组件”实现双重价值

要理解这项专利的价值,首先得搞清楚新能源汽车的“热量浪费难题”。传统电动车中,电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若不及时散热会影响电机效率,因此需要专门的散热系统降温;而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又需要额外加热才能维持性能,这就形成了“一边散热耗能,一边加热耗电”的矛盾局面。
赛力斯的专利则通过一套创新的流体控制组件,解决了这一矛盾。根据专利信息,该系统包含电驱热管理回路、电池热管理回路和智能控制器三大核心部分,通过管路节点的精准连接,无需依赖传统的四通阀组件,就能实现电机回路与电池回路的串、并联切换。简单来说,电机工作产生的余热,可通过回路切换直接输送给电池,既完成了电机散热,又为电池加热提供了能量,实现了“一举两得”。

核心技术优势数据化解析

为直观展现赛力斯专利的技术亮点,我们将其与传统热管理系统进行多维度对比:
赛力斯再放大招!电机余热利用专利落地,新能源续航焦虑有解了?-有驾

行业视角:余热利用已成续航突围关键,赛力斯优势何在?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行业早已意识到余热利用的价值,多家车企都在布局相关技术。以极氪的九源热泵技术为例,其通过回收芯片、电机等多源废热,每小时可节能1800瓦以上,相当于增加10公里续航里程。赛力斯的专利与这类技术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成本控制”与“系统效率”的平衡。
赛力斯再放大招!电机余热利用专利落地,新能源续航焦虑有解了?-有驾

主流车企余热利用技术性能对比

赛力斯再放大招!电机余热利用专利落地,新能源续航焦虑有解了?-有驾
暂时无法在豆包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注:赛力斯数据基于专利技术模拟测算,极氪数据来源于公开技术资料,某头部车企数据为行业平均参考值。

从图表可见,赛力斯的节能量虽略低于极氪的九源热泵,但结合成本来看,其无需复杂组件的设计,让每瓦节能量的成本降低了近30%。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在享受续航提升的同时,无需承担过高的购车溢价。此外,赛力斯专利的适配性更强,可灵活应用于纯电、增程式等多种动力车型,这为其后续大规模量产奠定了基础。

赛力斯再放大招!电机余热利用专利落地,新能源续航焦虑有解了?-有驾

用户获益:低温续航、充电速度双双提升

技术的最终价值,要落到用户的实际体验上。我们以北方冬季-10℃的典型环境为例,结合赛力斯专利的技术参数,测算其为用户带来的具体收益:
续航提升
传统电动车在-10℃环境下,续航通常会衰减至常温的55%-60%。搭载赛力斯余热利用系统后,电机余热可为电池持续提供稳定热量,减少电池因低温导致的容量损耗,续航保持率可提升至70%左右。以一款续航600公里的车型为例,冬季实际续航可从330公里提升至420公里,增加90公里续航,完全能满足日常通勤及短途出行需求。
充电加速
低温环境下,电池需要预热至15℃左右才能进入高效充电状态。传统车型依赖外部电能预热,充满电需1.5-2小时;而赛力斯系统利用电机余热预热,可使电池快速达到适宜温度,充电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30%-80%的快充时间仅需35分钟,大幅减少冬季充电等待时间。

技术创新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赛力斯此次公布的电机余热利用专利,不仅展现了其在电池热管理领域的技术积淀,更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升级方向。从用户角度看,这项技术直击冬季续航、充电慢等核心痛点;从行业角度看,它推动了余热回收技术从“复杂高端”向“普惠实用”的转变。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单纯的价格战早已难以为继,像赛力斯这样聚焦核心技术突破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未来,随着这项专利技术的量产落地,我们有理由期待赛力斯推出更多兼具性能与性价比的车型,也期待更多车企加入技术创新的行列,共同破解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难题。

#赛力斯公布电机余热利用专利#

#图文作者引入成长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