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高管炮轰雷军,3倍轮轴比引争议,造车PPT遭质疑

最近,如果您关注汽车新闻,可能会被一个听起来有点专业又有点陌生的词给刷屏了,那就是“轮轴比”。

这个词的火爆,源于小米汽车发布会上的一张PPT,以及随后一位传统车企高管的公开“打假”,一来一回,把一个原本可能只存在于设计师草图上的概念,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其实是一个关于营销、技术和消费者认知的有趣案例,值得我们普通人也来了解一下。

事情的起点是小米SU7那场备受瞩目的发布会。

小米集团的创始人雷军在介绍自家首款汽车时,为了凸显车辆设计的优美姿态,提出了一个概念:“我们实现了完美的3倍轮轴比”。

为了让大家直观理解,PPT上还特意画了一张图,在小米SU7的侧面,前后两个车轮之间的空隙里,不多不少,正好可以并排放下三个轮胎的圆形剪影。

这个“3倍”的说法,听起来既工整又响亮,像是一个黄金比例,瞬间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这个比例就代表了高级、运动和美观。

效果立竿见影,这个新名词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有几家其他的汽车品牌,也在后续的宣传中跟进,表示自家的车也达到了这个“3倍轮轴比”的优秀标准。

然而,就在这个新概念即将成为行业潮流的时候,一汽丰田的一位高管赵东,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直接对小米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他的话很直接,认为小米汽车的“轮轴比”算错了,并且指出,即便是小米PPT中用来做对比的丰田车型,其数据也被算错了。

赵东明确表示,按照正确的算法,小米SU7的这个比值应该是接近4倍,而不是3倍。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把许多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到底什么是“轮轴比”,它又该怎么算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米的算法,或者说是雷军在发布会上展示的那种“看图说话”式的算法。

这种方法非常直观,就是看前后轮之间的距离,能塞下几个轮胎。

车企高管炮轰雷军,3倍轮轴比引争议,造车PPT遭质疑-有驾

这种表达方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理解门槛非常低,几乎不需要任何汽车知识。

它把一个抽象的设计比例,转化成了一个具象的、可以数出来的东西,这在传播上无疑是成功的。

大家不需要去记复杂的参数,只要记住“3倍”这个听起来很厉害的数字就行了。

但是,在汽车工程师和专业人士的眼里,事情就不是这么算的了。

实际上,在汽车工程学的教科书里,你很难找到“轮轴比”这个官方术语。

赵东在视频里也提到,这个概念更像是为了宣传而“发明”的。

如果非要找一个与之对应的专业参数,那应该是“轴长比”,它的计算方法是“车辆的轴距”除以“车轮的直径”。

这才是行业内用来衡量车身侧面比例的一个相对严谨的指标。

那我们就用这个专业的方法来算一下。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SU7的轴距是3000毫米,这是一个固定的长度,指的是车辆前轮中心到后轮中心的距离。

而车轮的直径则根据轮胎型号有所不同。

车企高管炮轰雷军,3倍轮轴比引争议,造车PPT遭质疑-有驾

以它常用的19英寸轮胎为例,型号是245/45 R19,经过一个标准的换算公式(轮胎断面宽乘以扁平比再乘以2,加上轮毂直径),可以算出这个轮胎的总直径大约是703毫米。

现在,我们用轴距除以车轮直径,也就是3000毫米除以703毫米,得出的结果约等于4.26。

你看,这个数字和“3”相去甚远。

这就是专业人士提出质疑的技术依据。

他们认为,用一个不严谨的、视觉化的测量方式得出的“3倍”,来替代一个有明确计算公式的工程数据,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无心的技术性错误,还是一种有意的营销简化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雷军在营销领域的过人之处。

回顾小米过往的产品发布会,类似的操作并不少见。

比如,当年发布小米笔记本时,宣称“比一元硬币还要薄”,引发全场轰动,但当镜头给到特写时,大家才发现,笔记本是平放的,而作为参照物的一元硬币是竖立起来的。

再比如,用售价几百元的红米手机,和售价上万元的苹果手机对比扬声器音量,并宣布胜利,但当对比到核心的芯片性能时,则巧妙地将对比表格折叠起来,一语带过。

这种被网友戏称为“田忌赛马”式的对比法,虽然在逻辑上并非完全对等,但在商业宣传中却非常有效。

车企高管炮轰雷军,3倍轮轴比引争议,造车PPT遭质疑-有驾

它能迅速地、有选择性地突出自身产品的某个优点,并用一种最容易被大众记忆的方式传播出去。

这次的“3倍轮轴比”争议,本质上也是同一种逻辑的体现。

它创造了一个朗朗上口的新名词,用一个漂亮的整数“3”来代替了带有小数点的“4.26”,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认知成本,成功地将“车身修长、姿态优美”这个卖点植入了用户心中。

这件事也反映出一个现象:为什么在小米发布会后,汽车圈内没有立刻出现大规模的质疑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轮轴比”具体怎么算并不重要,大家关心的是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以及它听起来是否厉害。

“3倍”显然比“4.26倍”更具冲击力和记忆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单、直观、有力的信息更容易脱颖而出。

直到有分量的业内人士出来“较真”,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不同的算法和门道。

这场争论,实际上是两种不同话语体系的碰撞。

一方是追求精确、严谨、标准的工程技术话语,另一方是追求效果、简化、传播力的市场营销话语。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提醒了我们,在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数据时,保持一份理性和探究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这种讨论并非坏事。

它一方面展现了像小米这样的新势力,如何用互联网的思维和营销方式来挑战传统规则,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另一方面,也促使整个行业去反思,如何在追求营销效果的同时,坚守信息透明和标准化的底线,让消费者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清晰的环境中做出选择。

这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更是关乎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课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