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辆车开过去,几乎听不到声音。”在2025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车辆大奖测试活动现场,不少观众都发出了类似的感叹。电动化浪潮下,来自中国、德国、土耳其甚至印度的各路大巴新秀和老将齐聚一堂,这场比拼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直接影响未来几年城市出行体验和公交行业走向。
今年参赛阵容格外多元。最先亮相的是德国经典品牌赛特拉五系列第一号车,其次是妙普蓝sky奈天际线客车——主打舒适与科技感。紧随其后的是土耳其奥拓卡,一款定位于简易通勤的车型,在实用性上做了不少文章。据公开资料显示,这类经济型巴士近年来在东欧及中东市场表现抢眼。
另一边,中国制造也毫不示弱。宇通带来了两款参赛车型,一为长途大巴,一为城市公交。这种“双线作战”策略,让业内人士看到了中国企业布局全球市场的新思路。有分析指出,宇通近年持续加码海外业务,不仅靠价格优势,更凭借新能源型赢得关注。在本次测试活动中,两款宇通车型同时登场,被视为对欧洲传统强者的一次正面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还有一位“跨界选手”——印度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大巴首次登陆欧洲展会。从外观这辆车融了亚洲与欧式设计元素,也反映出全球电动车产业链日益开放与多元。据媒体报道,该品牌已计划进军英国和法国市场,对现有格局形成一定冲击。
奔驰EC特罗电动版作为老牌劲旅,也带来了全新升级产品。有行业专家坦言,相较于一些后来者,新一代奔驰在动力系统创新方面并未拉开明显差距,“步不算早,但底子厚”,这句话成了不少人对传统德系厂商现状的评价。而曾经与比亚迪同期步的一八四口,如今则以更高密度投放抢占本地份额,中欧作痕迹明显。
从实际体验来今年参测的大部分车辆都强调静音、节能以及乘坐舒适度。例如当天首批完成道路演示的一八十口纯电动车,无论启动还是行驶阶噪音极低,引发现场嘉宾热议。“晚上回家遇到这种公交,再也不用担心吵醒邻居。”有网友调侃道。这些细节变化,其实直接回应着当下居民对于绿色交通工具的新期待。
大规模推广新能源大巴仍面临现实考验。一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二是不同国家政策标准存在差异,对整车认证提出更多要求。有业内评论认为“谁能兼顾成本控制和用户体验,谁就可能成为下一轮洗牌中的赢家。”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场国际级“大考”背后的意义其实很直白——未来几年,在国内或境外旅行时,将有机会体验到更安静、更环保、更智能的大巴服务。而如果计划购置或运营相关车型,可提前关注各家厂商最新动态,以及当地政府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变动,以便理规划预算及选型方向。同时建议密切留意售后服务网络覆盖情况,避免因维修难题影响正常使用周期。
随着更多非欧盟企业加入竞争,“买哪国造”的选择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无论最终花落谁家,只要推动行业进步,为公共出行带来真实便利,就是所有参与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不知大家如何看待中国、新兴国家品牌在欧洲市场上的表现?评论区交流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