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L这事儿,最早是我在深夜刷视频,手里还抓着半袋薯片。
画面里那辆伪装车一晃而过,灯光下影子拉得老长,像极了小时候村头的老面包车。
只不过,这回是华为的手笔,气场直接拉满。
要说M9已经不小了,可M9L?
那真是“有大更有大”的典范,连问界M8都得靠边站。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年头汽车圈比谁都卷,卷的不是配置,是野心。
其实有些事你不细想,还真揣摩不透。
比如,M9L到底是想搞成啥?
是要给家庭出游造个陆地头等舱,还是让马路边的停车位再添点堵?
高净值家庭、二胎三胎,空间需求一夜暴涨,华为琢磨得明明白白。
别说,最近几年中国高端新能源SUV市场数据也跟坐了火箭似的,去年直接飙了60%。
理想L9、腾势D9、问界M9互相眼红,谁都不想当“小号”,全都奔着“谁的车最大谁的话事”去了。
有朋友跟我抱怨,“现在买车跟选房似的,不来个大七座都不敢下单。”
想起他家那俩娃一到周末就像放学冲操场,一家人挤在后排吵得热火朝天。
你说M9L这车是体验升级还是空间焦虑的产物?
有点像朋友圈晒娃,晒房,晒车,谁小谁尴尬。
车圈的面子工程,想想也挺魔幻。
可说到底,华为造车这事儿,起初还真没人信。
见过太多科技公司跨界扑街,华为却偏偏反其道而行。
去年M9一上市,订单数就像夏天的蚊子——怎么拍都多。
1.5万台首月销量,理想L9、奔驰GLS都得让让路。
朋友圈里那帮老车主一边嘴硬“空间太大没用”,一边悄悄去试驾。
M9L一出来,反应更有意思,表面上是“太长了,哪里停?”
但后台订单蹭蹭涨,比高考志愿填报还热闹。
不过你要说M9L真就完美?
还真不敢夸死。
中国城市的地库和停车位压根就没为这种“巨无霸”准备。
开着M9L进个地下车库,拐弯卡壳的概率不比买彩票中大奖低。
还有那电耗,别以为新能源汽车就省钱,真开起来,续航掉得比工资还快。
你说这算不算“买椟还珠”?
但人家照样买账,毕竟“体验”两个字,谁能拒绝?
其实说白了,问界M9L就是一块试金石。
高端新能源市场卷到今天,光靠空间和配置已经不够看,得卷到用户心里。
你以为加长只是为了装更多人?
错,是装更多“认同感”。
你在朋友圈晒新车,别人一看:咦,这不是传说中的M9L?
面子不自觉就挂上了。
社交属性拉满,比带金链子还管用。
有意思的是,这股“加长风”背后,不只是技术和市场的较量,更是现代家庭焦虑和身份认同的集合体。
你看,二胎三胎政策开放,城市里大车扎堆,家长们全都琢磨着怎么把生活过成“移动大house”。
但真能装得下焦虑吗?
车再大,娃的作业还是多,家长的烦恼照样塞不下。
科技再牛,堵在早高峰也得跟着一起慢慢挪。
说到华为,大家老爱调侃“什么都能造”,手机、平板、车、智能家居,科技圈的万金油。
可换个角度想,人家就是敢卷、敢试,市场买不买账就是另一回事。
苹果造车还在PPT里画饼呢,华为都快把新能源车做成家常便饭了。
这速度,服不服?
最近车展上,BBA展台门可罗雀,新势力区倒是水泄不通。
高端车主一个个像赶集,理想、问界、腾势轮番“斗法”。
M9L这种“买得起也敢买”的车型,正好踩在新中产的心口上。
你说是潮流还是泡沫?
谁也说不准。
想起前几年娱乐圈的明星塌房,今天被捧上天,明天就被全网群嘲。
车圈同理,今天爆款,明天也可能成“昨日黄花”。
有意思的是,买M9L这种车的人,表面上云淡风轻,实际心里暗爽。
谁不想在亲友群里晒一把?
但现实总难如意,地库一堵,导航一失灵,科技体验瞬间打回原形。
买车容易,养车难,这滋味有点像买健身卡,办的时候信誓旦旦,用的时候一次都不想去。
说到底,问界M9L的爆火,既有华为高端科技的加持,也有中国家庭那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执着。
大空间、大智能、大排面,每一样都抓住了用户的心思。
可生活嘛,总归不是只靠一辆车撑起来的。
M9L能不能成为行业里那个“非凡大师”,还得看市场和时间的耐心。
最后想说,华为这波就像成年人自制圣诞老人,礼物得自己动手抢。
M9L到底是下一个神话,还是加长版的泡沫?
谁也没底。
你怎么看?
要是让你选,你会是那种狠人——直接来个M9L横着进地库,还是悄悄地选辆灵巧小钢炮?
评论区聊聊呗,看看谁的脑洞更大。
至于明年车圈会怎么变?
咱们边走边看,反正戏还没散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