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汽车补贴发放,保险行业亏损,国内外新势力调整

今天早上刷手机,看了一大圈跟汽车相关的新闻,脑子里总有些想法憋得慌,索性说一说。你说现在这汽车行业,到底是卷技术还是卷政策?是要开拓未来,还是稳稳当当过好日子?这些问题其实不难懂,但大家都想复杂了。

先说本地新闻,南京市又要发汽车消费补贴了。10万以下给1000,10到20万给2000,以此递增,最高8000元。你说这玩意有啥用?你要说没用,肯定也不是,买车的都能省几个菜钱。但你要说真能推动大家大规模换车,刺激消费,那是自我安慰。毕竟买车这事儿是刚需的早就得买,不需要的,8000元也拴不住,大伙口袋比补贴空多了。这么发钱,说白了还是希望四个轮子跑起来,带动钢铁、电子、金融、广告……一整个蛋糕动起来。经济确实压力山大,指头缝里省点都当救命稻草,能不能拉动消费还是个问号。

再看另一头,有个数据挺刺眼,交强险业务一年下来承保了将近3.72亿辆机动车,还是亏了百来亿。2710亿的保费,赔了2262亿,服务管理又花出去523亿,怎么也得亏。这里就有意思了,按道理保险是靠大数法则挣钱,你赔是赔但大部分人并不会出险,该怎么还能亏这么多?是不是咱们马路上的事故率其实很高?再从另一个角度讲,保险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长年累月这样亏损,总得琢磨政策是不是也该升级升级。交通安全,这事儿没法靠运气,光指望保险兜底不行,交通治理和法律法规都得跟着严一点。

再摆一摆这两天让行业沸腾的几件事儿。比如说吉利汽车私有化极氪获股东高票通过。有人觉得这是资本游戏,但我倒觉得吉利好像明白一件事——合并资源,攥紧拳头,别让“极氪”这个招牌在外面晃荡,整合起来,好处有俩:一是真正能让技术、渠道、人力等优势全整合,以后打仗一条心,二是省去了不少内部掰扯,效率高多了。关键是,在“新势力”汽车公司一波一波出来的时候,吉利得有点“老兵新传”的意思,不然等年轻选手背后有人撑腰,反而自己成了被时代淘汰的。

有意思的是,长安汽车说2030年后要向家庭服务机器人做业务拓展。再往前看点,还要搞飞行汽车。你说这老板是不是做梦?但其实这两年车圈都在画大饼,路上跑的满足不了大家了,就得天上飞、地面跑、家里转着圈都挣钱。飞行汽车去年还说是笑话,今年一堆厂商又轮流表态,像不像20年前互联网泡沫刚起那阵,“不说互联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不过飞行汽车这技术里,真的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别说投入研发,就是政策、安全、配套设施没一个不是大山。长安画大饼的时候,其实是在给自己一个未来的筹码。你要是纯做车,一早晚得被新能源、电动、智能卷死,要不趁现在甩开步伐,给二级市场和消费者画个愿景,等有一天万一真成了,也有话说;要是没成,大家也没人记得当年吹过啥牛。

说到深蓝汽车,邓承浩升任董事长,换首席执行官。这事要我说,就是换个打法。年轻公司架构灵活,说句难听的,谁上谁下本身没啥溅不起水花。问题是现在竞争这么大,如果新官没新政,心气都落到“卷价格”“烧营销”上,那最后还是得被市场淘汰。深蓝汽车刚起来,技术和路子都还行,就看新班子能不能玩点新花样。

再瞅国际上,加拿大这边本来说要2026年强制电动车销售比例,现在一看撑不住了,说启动监管评估,简单说就是“慢慢来”。为啥?保护工人岗位呗。电动车浪潮再大,没有相关基础配套和就业转型,一来工厂不行,二来本地人骂你,这政府敢刚到底吗?不敢。国外的政治现实没我国这种“自上而下”的魄力,他们尽量保守,优先是“别让大家饭碗丢了”,电动车再好也不想鸡飞蛋打。而美国方面,干脆提前预告可能会撤掉一些专为人驾驶员设计的落后安全条例,放宽规定,把无人驾驶新车弄上路。用现在话说,敢想。人家看得很明白,产业结构必须升级,不升级就是等死,宁愿多冒点险,把自己的规则先松一松,看看能不能把话语权抓牢。

说句实话,我最看重的倒是类似“小马智行在卡塔尔测试Robotaxi”这类事。别看这些名字拽,这种出海,特别是去卡塔尔这种天气、路况都复杂的地方干事,本质上是中国厂商在产品、技术、落地能力全方位卷国际市场。咱国内卷得汗流满面,是不是能到外部捞一票?Robotaxi要跑得好,那是给外面的老板们打样儿,“我们能,你们行不行?”不过,也不是谁想卷就卷得动,本土适配、环境挑战和长线投入没点底蕴不顶用。

南京汽车补贴发放,保险行业亏损,国内外新势力调整-有驾
南京汽车补贴发放,保险行业亏损,国内外新势力调整-有驾

说到资本圈,有新闻说阿里等多名股东退出元戎启行,原因是搭建红筹架构。金融圈事儿多,对外披露都很官方,什么“正常经营所需”,本质上还是哪边利益多往哪边倒。尤其创业公司,A轮、B轮、C轮玩得热闹,最后哪波资本拿大头全是水到渠成。红筹就是要为海外上市扫清障碍,做不做得出来、哪家机构赚得多,都不是新鲜事。别觉得这家公司亏了还是谁亏了,几轮融资套现早就把账算明白了。

有意思的还有孚能科技一票股东排着队套现减持,2%股份看着不多,金额吓人。这其实说明资本市场一贯套路,热闹完就有退出。谁都不是傻子,行业波动大,做投资的多半头脑比你灵光。难不成真看好,只不过觉得该有新钱进来接力。普通人看到这里,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跟风、做功课,散户再跟着买入要掉坑里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样的新闻一圈看完,写点自己的理解。其实现在的汽车行业,也就几个基本问题:技术能不能突破、产业链能不能自主、市场能不能拓展新方向,政策环境够不够松。你看大家,补贴有补贴,画饼有画饼,套现有套现,换帅有换帅,本质上都是在争时间,谁能多活两年,谁就有机会。大厂讲未来,是怕掉队;新势力天天秀创新,是怕被收编;政府补贴,是怕经济塌房;资本流动,是看得更远的聪明人不想捧着筹码死等。

但有个问题得问问——谁在为最后一公里买单?无论是自动驾驶、电动车、机器人、还是飞行汽车,最终能不能量产、落地、盈利,不是看发布会上PPT写得多漂亮,而是要看普通人能不能接受,有没有投入产出比。你别信那些动辄全球领先、技术垄断的说法,互联网大跃进到现在也没让所有人都受益,汽车这行业更复杂。你掏出工资卡看一眼,得失心全明白了。

所以说大伙看着新鲜,别把热闹当真。技术革命、产业洗牌这些词,谁都能喊,最后真有用的只有一个:谁能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安全,更少点儿废话,更多点儿实用。如果能做到这点,不管他姓吉利还是长安、叫什么极氪还是深蓝,咱老百姓都买账。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资本游戏,讲再多“未来发展”,扑街就看时间问题。

南京汽车补贴发放,保险行业亏损,国内外新势力调整-有驾
南京汽车补贴发放,保险行业亏损,国内外新势力调整-有驾

还是那句话,任何变革,只有接地气、顺人心,最终才可能立得住。汽车行业卷到今天,不是技术、不是资本、不是政策,而是跟生活切得够不够紧。不怕风口太大,就怕没风的时候掉下来摔得更疼。所以别上头,看清楚再行动,别让别人的故事,搭上自己的钱包。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