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复工,威马逆袭,百万目标能实现吗?

最近车圈里最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恐怕就是威马汽车要“复活”的消息了。

就在大家以为这家曾经的造车新势力明星企业已经凉透了,准备彻底从记忆里抹去的时候,人家突然就宣布,不仅要活过来,而且九月份就要在温州的工厂里重新开工造车。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真的假的?

这都快进棺材板了,还能来个“垂死病中惊坐起”?

9月复工,威马逆袭,百万目标能实现吗?-有驾

他们欠供应商那么多钱怎么办?

造出来的老款车现在还有人要吗?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咱们今天就来当一回“吃瓜群众”,好好扒一扒威马这出“还魂记”,看看他们是真有起死回生的本事,还是在画一张遥不可及的大饼。

首先,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钱从哪儿来?

一个公司停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金链断了,欠了一屁股债。

威马这次能重新启动,肯定不是靠喊口号。

他们甩出了一份叫做《致供应商白皮书》的东西,这里面就藏着解决钱袋子问题的关键。

这个方案说起来其实挺有水平的,简单讲就是“看人下菜碟,区别对待”。

对于那些被欠款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小供应商,威马的态度非常干脆:给你们六个月时间,我用白花花的现金,把账一分不少地还清。

这一招可以说是打蛇打七寸,非常高明。

因为对于一个汽车厂来说,成千上万个小供应商就像是身体里的毛细血管,他们提供的螺丝、线束、小零件虽然单个价值不高,但缺了哪个车都造不出来。

用现金快速结清他们的欠款,不仅能立刻安抚住这数量最庞大的一群人,让他们愿意重新供货,更是向整个市场传递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我威马,现在有钱了,而且是讲信用的。

这比花多少钱打广告都管用,信心一下子就提振起来了。

9月复工,威马逆袭,百万目标能实现吗?-有驾

那对于那些被欠了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大供应商,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现金显然不现实。

威马给出的方案就更“金融化”了,叫做“债转信托”。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威马对这些大债主说:“老哥,我现在手头现金确实紧张,一次性还不了你这么多。但我有值钱的东西,比如我的工厂、土地、技术专利等等。我把这些好东西打包,成立一个信托计划,你欠我的这笔钱,就变成你在这个计划里占的股份。然后我请专业的信托公司来运营这些资产,想办法把它们盘活、卖掉变现。等钱收回来了,大家就按照各自占的股份比例来分钱。”这个操作的妙处在于,它一下子就把催债的“敌人”变成了坐在一条船上的“战友”。

供应商们心里就得盘算一下了:如果我现在把威马逼死了,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但如果我接受这个方案,陪着威马一起把公司盘活,等他的资产升值了,我不仅能拿回本金,说不定还能多赚一点。

这就把大家的利益给捆绑在了一起。

更关键的是,这个计划有上海和温州两地政府在背后站台,还有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让供应商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款希望,而不是一张空头支票。

解决了钱的问题,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车造出来了,卖给谁?

要知道,现在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叫一个“卷”。

比亚迪、特斯拉是巨无霸,后面还有理想、蔚来、小鹏、问界、小米等等一大堆高手在互相厮杀。

威马现在要复产的,还是EX5和E5这两款好几年前的“老爷车”,在技术和设计上早就跟不上潮流了,直接拿到市场上和这些新车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威马的算盘打得也很清楚,他们压根就没打算一开始就去跟人家抢夺最挑剔的个人消费者市场。

他们的策略,更像是“曲线救国”。

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有三类。

9月复工,威马逆袭,百万目标能实现吗?-有驾

第一类,是网约车公司和汽车租赁公司。

这些公司买车,最看重的是什么?

不是零百加速有多快,不是屏幕有多大,而是价格便宜、皮实耐用、维修保养成本低。

说白了,就是买回来当生产工具,性价比是第一位的。

威马的EX5和E5虽然技术老旧,但作为成熟车型,稳定性和成本控制恰恰是它们的优势。

只要价格定得足够低,就能吸引这些大客户批量采购,迅速产生销量和现金流,为公司“回血”续命。

第二条路,是出海。

国内市场卷不动,那就去国外找机会。

威马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和中东市场。

这些地方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竞争远没有国内这么白热化,对于中国这种技术成熟、价格实惠的电动车有很大的需求。

这就像是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之外,找到了一片广阔的“蓝海”,完全有可能为威马开辟一个新的增长点。

最后,他们也没忘了老用户,推出了置换政策,这既是对老车主的一种安抚,也能维系住品牌仅存的一点用户基础。

当然,光是能活下来还不够,威马还画了一张非常宏大的未来蓝图,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是到2026年,年销量要达到10万辆,算是重新站稳脚跟。

9月复工,威马逆袭,百万目标能实现吗?-有驾

第二步是到2028年,年销量要冲到25万至40万辆,还要搞高阶智能驾驶,准备上市。

这基本上就是要重回主流玩家的行列了。

最夸张的是第三步,到2030年,目标是年产销100万台。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这已经是今天顶尖车企的水平了。

难怪很多网友看了都觉得这是在“吹牛不上税”,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在讲神话。

平心而论,威马想要实现这个“逆袭”梦想,难度确实是地狱级别的。

这几年它停摆的时候,别的车企都在飞速进步。

现在人家都在玩800V高压快充、城市自动驾驶、AI大模型了,威马的技术储备已经落后了不止一个身位。

品牌形象也因为之前的停产风波而大打折扣。

想在消费者心中重建信任,追上技术差距,需要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时间和奇迹。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把话说死。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强大的韧性。

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政府的支持和产业链的帮助下,居然还能获得重生的机会,这在很多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威马团队制定的这一系列自救方案,虽然大胆,但也确实经过了深思熟虑,每一步都踩在了现实的节点上。

所以,对于威马的未来,我们可以保持一份理性的审视,但也不妨给一份包容的期待。

复产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这场惊心动魄的“还魂记”最终会走向何方,我们所有人都是见证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