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

你有没有想过花不到10万元买一辆车就能实现“一周充一次电一个月加一次油”? 这不是做梦而是2025年底中国汽车市场真实发生的场景。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就在前几天2026款比亚迪海豹06超享版正式上市这款插混中型轿车直接把纯电续航干到了128公里。 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官方指导价只要9.68万起。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每天上下班通勤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纯电车来用按照谷时电价计算一个月的电费可能还不到一杯奶茶的钱。

海豹06只是这个级别“内卷大战”的一个缩影。 现在的9万级混动市场早已不是比谁更省油那么简单了。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荣威M7 DMH直接把纯电续航拉到了160公里成为目前这个级别的最高水平。 这款起售价仅8.58万元的车型居然拥有接近5米的车长和超大的后排空间。 它的副驾座椅可以向前放倒秒变“女王躺椅”。 这种配置放在几年前至少要20万以上的车型才会出现。

而比亚迪秦L DM-i则把综合续航做到了2148公里。 这个数字意味着从北京开车到深圳中途可能连一次油都不用加。 对于经常需要跑长途的用户来说这简直就是福音。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吉利银河A7则另辟蹊径在快充技术上做文章。 它的150km版本支持直流快充18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 这解决了插混车充电慢的痛点让用户在城市通勤时更加从容。

最让人咋舌的是吉利银河星耀6限时起售价低至6.88万元。 这个价格甚至比很多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便宜给的却是125km纯电续航和1700km的综合续航。 大尺寸双屏、Flyme Auto智能座舱、前排通风加热等高阶配置一个都没少。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这场价格战的背后是混动技术的快速迭代。 以荣威M7 DMH为例它搭载的DMH 6.0超级混动系统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8.1%。 这个数字在几年前还只存在于实验室里如今已经量产装车。

电池技术的进步更是惊人。 19.7kWh的大容量电池现在可以轻松塞进紧凑级轿车的底盘里。 而且这些电池都支持低温快充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从30%充到80%也只需要35分钟左右。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智能化配置的下放速度也超乎想象。 L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这些曾经的高端配置现在已经成为9万级混动轿车的标配。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能自己上下高速匝道;吉利银河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流畅度直逼智能手机。

空间利用率的提升也是这场“内卷”的重要战场。 轴距2845mm的吉利银河A7后排腿部空间做到了950mm;荣威M7 DMH凭借2820mm的轴距后排可以轻松翘起二郎腿。 这些车型都在有限的尺寸内尽可能地为乘客创造更大的乘坐空间。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配置的丰富程度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前排通风加热、智能语音控制、远程启动这些功能在几年前还是豪华车的专属现在已经成为这个级别车型的常见配置。 甚至有些车型还配备了座椅按摩功能。

这场“内卷”大战的直接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 现在花9万元左右就能买到一辆续航长、空间大、配置高的混动轿车。 这在前几年是不可想象的。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这场竞争也给车企带来了巨大压力。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混动车型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已经跌至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7%的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车企必须通过规模化效应和技术创新来维持竞争力。

消费者的用车习惯也在悄然改变。 根据某充电平台的数据显示购买160km纯电续航车型的用户有超过70%的工作日通勤完全使用纯电模式。 按照每天通勤30公里计算他们确实可以实现“一周一充”。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混动车型的普及提供了支持。 截至2025年10月中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突破300万台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 这意味着即使是在小县城车主也能方便地找到充电桩。

混动技术的成熟还带来了维修保养成本的下隆。 由于发动机工作时间大幅减少保养周期可以延长到1万公里或更久。 有车主算过一笔账一辆混动车型5年的保养费用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节省30%以上。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二手车市场的接受度也在提升。 根据某二手车平台的数据主流混动车型的三年保值率已经接近同级别燃油车水平。 这说明消费者对混动技术的可靠性越来越认可。

这场“内卷”大战还带动了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在过去两年里下降了约20%。 这也是车企能够在维持低价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力的重要原因。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更加理性。 他们不再单纯看重续航里程而是会综合考虑空间、配置、智能化水平等多个维度。 有销售数据显示配备快充功能的混动车型销量明显高于同级别的慢充车型。

驾驶体验的升级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电机起步即可输出最大扭矩混动车型的加速感受普遍优于同价位的燃油车。 有车主开玩笑说开惯了混动车再回去开燃油车总觉得“油门响应慢半拍”。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 主流混动车型都通过了严格的碰撞测试电池包的安全防护措施越来越完善。 有车型甚至采用了“刀片电池”技术在针刺试验中表现优异。

售后服务网络的完善也为消费者消除了后顾之忧。 主流品牌都在加快混动专修网点的布局确保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及时的专业服务。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这场“内卷”大战还催生了一些有趣的创新。 比如有的车型推出了“超级省油模式”通过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在特定路况下可以进一步降低油耗。 还有的车型配备了“智能热管理系统”在冬天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电池余热为座舱供暖。

消费者的反馈也在推动产品迭代。 有车企根据用户建议在改款车型中优化了座椅舒适性;有的则升级了车机系统让操作更加流畅。 这种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机制在传统汽车行业是难以想象的。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价格战的持续也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担忧。 过低的利润率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和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竞争也在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

消费者的购车决策过程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很多人会带着详细的对比表格去4S店对各项参数如数家珍。 有销售顾问表示现在的顾客比几年前专业多了想要“忽悠”他们越来越难。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这场混动市场的“内卷”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进步。 从技术追随者到技术引领者中国品牌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产品力的提升还带动了品牌形象的改变。 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国产混动技术的信任度已经超过了一些国际品牌。 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9万级混动内卷出新高度,纯电续航冲刺160km,综合超2000km-有驾

用车成本的降低也让更多家庭实现了汽车梦。 有车主算过一笔账一辆混动车型每年的油电费用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节省5000元以上。 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充电便利性的提升也改变了用户的充电习惯。 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混动车主选择在夜间谷时充电这样每度电的费用只有白天的一半左右。

这场“内卷”大战还催生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有的车企推出了“电池租赁”方案进一步降低了购车门槛;有的则提供免费的充电桩安装服务。

消费者的口碑传播也在加速市场普及。 有调查显示混动车主的推荐意愿明显高于燃油车主。 这种口口相传的效应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

二手车市场的活跃度也在提升。 有经销商表示品质良好的混动二手车往往很快就能成交流转速度明显快于同级别的燃油车。

这场竞争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充电设备制造到电池回收利用整个产业链都在快速成熟。 有专家预测到2025年底中国混动产业链的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消费者的使用场景也在不断丰富。 除了日常通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开着混动车去郊游、自驾游。 有车主表示超长的综合续航让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加油站”。

驾驶质感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电机驱动的特性混动车型在市区行驶时更加平顺安静。 有车主开玩笑说开混动车最大的烦恼是“总是忘记车子已经启动了”。

这场“内卷”大战还在继续。 有消息称几家主流车企都在研发下一代混动技术目标是进一步提升纯电续航和降低亏电油耗。

消费者的期待也在水涨船高。 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潜在买家希望下一款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能达到200公里以上。 这对车企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售后服务的升级也是竞争的一部分。 有的品牌推出了“三电系统终身保修”政策有的则提供免费的道路救援服务。 这些举措都在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这场混动市场的“内卷”实际上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从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中国品牌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也在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有经销商表示现在卖得最好的车型不一定是价格最低的而是产品力最均衡的。 这说明消费者越来越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用车体验的优化还在持续。 有的车企通过OTA升级不断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有的则根据用户反馈改进人机交互设计。 这种与用户共同成长的理念正在成为行业新常态。

这场“内卷”大战没有赢家又或者说每个理性的消费者都是赢家。 当车企都在拼命提升产品力的时候最终受益的必然是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购车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