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好!当全球车企都在电动化赛道“狂飙”时,丰田章男却公然给转型按下“减速键”!这位执掌全球销量冠军车企的掌门人,在采访中直言“跑车必须有汽油味和发动机轰鸣”,还力挺传统内燃机。这一番言论瞬间点燃汽车圈,有人痛批他“守旧顽固”,也有人默默点赞:“燃油车最后的倔强!”这场看似个人偏好的表态,实则正撕开丰田电动化转型的深层矛盾,背后藏着百年车企的生存博弈。
燃油信仰者的“硬核宣言”
丰田章男的“燃油执念”并非心血来潮。这位“赛车手董事长”常年以化名“Morizo”活跃在赛道,曾驾驶GRSupra参加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对燃油车的热爱早已刻进骨子里。在他看来,当下的电动赛车简直是“工业灾难”:“电池续航撑不过一小时,比赛成了换电池的闹剧,这根本不是真正的赛车!”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在去年东京车展上再次展露无遗——当其他车企疯狂展示电动概念车时,丰田展台的主角却是搭载V8发动机的GRGT3赛车。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多次公开“开炮”电动汽车。在一次行业论坛上,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全球30%的电动车市场份额全靠政策推动,充电设施根本跟不上!”他甚至担忧,若日本全面转向电动车,550万发动机技术人员将面临失业危机。这些言论在环保主义者眼中是“倒行逆施”,但在传统车企从业者中,却引发不少共鸣。一位业内人士私下吐槽:“谁不想转型?但丰田的燃油车根基太深,转型就像在悬崖边跳舞。”
丰田电动化的“尴尬成绩单”
丰田章男的坚持,正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电动化进程。作为混动领域的“开山鼻祖”,丰田1997年就推出普锐斯,至今全球销量超2000万辆。但在纯电动赛道,这家巨头却成了“后进生”:2023年,丰田全球纯电动车销量仅10.4万辆,与特斯拉181万辆的成绩相比,连零头都不到。更尴尬的是,中国车企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技术,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突破300万辆,把丰田远远甩在身后。
内部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据丰田内部人士透露,其纯电动平台e-TNGA的研发进度多次推迟,原计划2025年推出的10款电动车,至今仅落地3款。一位离职工程师直言:“高层对电动化的态度摇摆不定,我们做技术的都不知道该往哪使劲儿。”而反观大众集团,仅2023年就在电动化领域投入400亿欧元,ID系列车型全球销量突破100万辆,转型决心高下立判。
传统巨头的“转型困局”
丰田章男的坚持,本质上源于企业转型的“三重枷锁”。首先是技术路线的“路径依赖”——丰田的TNGA架构和混动技术已成熟到极致,2023年全球销量超1000万辆,其中混动车型占比达30%。这种成功反而成了转型的包袱,正如一位分析师所言:“燃油车的‘现金奶牛’太肥,谁都舍不得放手。”
其次是供应链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丰田在全球拥有超5000家零部件供应商,其中70%专注燃油车领域。若全面转向电动化,不仅要重建电池供应链,还可能导致大量供应商倒闭。一位供应商老板无奈表示:“我们为丰田生产发动机零部件20年,现在说转型,谈何容易?”
最后是文化层面的“燃油基因”。在丰田总部,随处可见“匠文化”的标语,而这种文化与燃油车的精密机械完美契合。一位老员工感慨:“让我们放弃发动机轰鸣声,就像让寿司师傅放下刀!”这种文化惯性,使得电动化转型在企业内部遭遇层层阻力。
电动化浪潮下的“生死时速”
面对全球电动化浪潮,丰田并非毫无动作。2024年推出的FT-Se电动跑车,0-100km/h加速3秒的性能堪称惊艳,但其量产时间却定在2026年后。这种“慢半拍”的节奏,让竞争对手早已抢占先机。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每45秒下线一辆车,比亚迪在泰国的工厂产能达15万辆/年,而丰田的电动化工厂仍在图纸上。
市场反馈也在倒逼丰田改变。在欧洲,丰田电动车市占率不足3%,远低于大众的12%;在中国,比亚迪宋PLUSDM-i单月销量超5万辆,而丰田bZ4X上市一年仅售出2万辆。更严峻的是,政策层面的“紧箍咒”正在收紧——欧盟计划2035年禁售燃油车,美国也推出高额电动车补贴政策。若丰田继续“慢腾腾”,可能被彻底挤出主流市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