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独资建厂,能否逆袭新能源市场?

2025年4月22日,丰田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宣布在上海金山独资投建纯电动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基地,规划年产10万辆,预计2027年正式投产。

这不仅是丰田首次在华独资建厂,更是其押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标志性动作。

此前,丰田在华布局已形成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和比亚迪丰田“三足鼎立”的格局,而去年与比亚迪合作的纯电车型bZ3(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热销,更让丰田尝到了中国技术赋能的甜头。

但看似高歌猛进的背后,丰田的全球版图却暗藏隐忧。

2024财年数据显示,丰田全球产量下降2.9%,销量微跌0.3%,亚洲市场尤其惨淡,产量下滑4.8%。

更尴尬的是,2024年底丰田还被曝出“测试造假”丑闻,社长丰田章男鞠躬道歉的画面一度刷屏。

一面是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光环逐渐褪色,一面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厮杀,丰田的“豪赌”究竟是破釜沉舟还是病急乱投医?

丰田独资建厂,能否逆袭新能源市场?-有驾

“丰田的转型,是被中国车企‘逼’出来的!

”曾几何时,“开不坏的丰田”是燃油车时代的金字招牌,但面对中国新能源浪潮,丰田显然慢半拍。

2024年11月, 丰田在华销量同比下滑9.2%,而同期比亚迪、华为问界等品牌却以翻倍增速抢占市场。

当特斯拉用Model Y横扫全球时, 丰台纯电车型bZ4X却因“方向盘脱落”沦为笑柄。

这次上海建厂表面上看似实现了“技术独立”,实则是在向中国供应链和技术生态全面低头——从华为智驾到比亚迪电池, 丰台终于明白:想要在中国生存,就必须放下身段,用“中国速度”造“中国需要”的车!

然而雷克萨斯上海工厂选择独资模式,看似霸气,却暴露了其内心深处的不安。

在过去合资模式中,日本方面牢牢掌控核心技术,但如今,在新能源赛道中,中国车企早已实现了“电池、电机、智驾”的全链路突破。

丰田独资建厂,能否逆袭新能源市场?-有驾

如果继续不放权,只会被踢出牌桌。

看看隔壁本 Honda 和日产,一个砍掉在华电动车计划,一个关停工厂止损;唯有 Toyota 敢于逆势加码。

这背后,是社长章男孤注一掷、“要么All in,要么出局”的决策——毕竟,中国市场成败,将直接决定Toyota 能否守住 “全球销冠”。

关于雷克萨斯是否能够救回Toyota 的问题也引发讨论。

作为Toyota 的利润奶牛,但随着 电动化转型,其反而成为拖累。

据悉,在 2024 年雷克萨斯 在 华 销量同比暴跌20% ,消费者普遍吐槽其 电动车 高价低配且智能表现不足。

因此,这次上海工厂投产显然意欲复制 bZ3 的成功,通过“中国研发、中国制造、中国技术”,打造真正懂得中国人的新能源汽车。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当蔚来ET9、小米SU7 已将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变成标配时,到 2027 年才投入生产 雷克萨斯,还能分到多少蛋糕?

丰田独资建厂,能否逆袭新能源市场?-有驾

总而言之,这场投资如同诺基亚拥抱安卓后的最后一搏,不同的是,中国新能源战场没有情怀滤镜,仅剩硬核技术拼搏。

在这场赌局中, 丰泰所押上的不仅仅是一百亿投资,还有日本汽车行业最后的一丝尊严。

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看待Toyota 的电动化转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如果点赞超过100,我们将在下一期深入探讨:“华为智驾如何帮助外资车企续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