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宋PLUS车主在超市门口点击屏幕,车辆自行驶入无划线车位,前后间距精准均等。 这种操作在该车主的生活中已成为常态,但最近一次尝试带来了意外体验——泊车过程中系统主动避让了突然出现的购物车,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2025年7月9日,比亚迪宣布对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辆提供智能泊车场景的完全责任保障。 这意味着当系统因异常或算法失误引发事故时,用户无需联系保险公司,可直接通过比亚迪售后获得维修赔偿,涵盖第三方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费用。 但该承诺明确排除了车主违规操作或非事故和解产生的费用。
与传统保险理赔不同,该兜底方案直接规避了次年保费上涨的问题。 在行业普遍将智驾风险转嫁给用户的背景下,此政策重新定义了责任边界。
技术层面,比亚迪的底气来自三重支撑:中国最大的智驾车云数据库,积累超10亿公里实际道路数据;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团队,超过4000名工程师专注算法优化;垂直整合的制造体系,保障激光雷达等硬件的毫米级精度。 这些资源共同构建了风险控制的底层逻辑。
实际场景验证中,搭载该系统的腾势N7在第三方测试中展现了统治级表现。 面对狭窄垂直车位、逆向斜鱼骨车位等复杂场景时,其识别率和通过率达到100%,更成为唯一攻克断头路车位挑战的车型。
同步推进的史上最大规模OTA升级,新增了车头泊入、窄位自动收后视镜等实用功能。 夜间AEB性能提升至80km/h刹停侵入两轮车,120km/h实现两段式舒适制动。
市场数据显示,“天神之眼”系统装机量突破100万台,覆盖从7万级入门到百万豪车的全系车型。 这种普惠策略使高阶智驾不再是高端车型专属。
政策公布24小时后,新能源行业呈现耐人寻味的沉默。 除部分竞品阵营的KOL提出质疑外,未见任何车企宣布跟进类似兜底条款。 民生证券报告指出,此举可能引发行业“鲶鱼效应”,但当前局面印证了责任担当与技术自信之间的硬关联。
真实用户反馈揭示核心价值。 前述宋PLUS车主特别提及:校门口密集车流中精准泊入、狭窄车位自动预留开门空间等细节,使其作为新手司机摆脱了停车焦虑。 这种体验差异,恰是数据算法与责任承诺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部评论 (0)